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石材生产国和最大的石材消费国之一,近20多年来生产和消费都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将为石材产品需求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在国家环境政策的严格执行下,石材行业又将面临新一轮转型升级。
石材价格现小幅上涨
在8月底举行的常山国际赏石文化节上,一位来自江苏的石材商在接受中国园林网采访时表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石材价格出现小幅上涨,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季节性波动,入春以来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并拉动石材市场;二是随着环保政策的力度加大,不少矿山、采石点停止开发及石材加工厂的外迁、石材商转移,导致石材采购成本增大。
自2015年11月、2016年3月“十三五”规划《建议》与《纲要》发布以来,各地加紧出台生态修复与矿山治理等相关环保政策。石材产业首当其冲,因无环保设施而存在废水直排、粉尘超标等现象,其次,石材加工场一般离货运站点较远,运输过程中易造成城市交通混乱与粉尘污染。随着拆迁力度加大和进程加快,石材商为避免不停搬迁带来的损失,加紧寻找正规石材市场入驻,近段时间不断有石材商回流至福建等老牌石材市场。
市场格局新一轮调整
目前我国石材年消费量近10亿平方米,而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石材产品需求也将保持一定增长,预计到2020年消费量将达15亿平方米;而欧盟、日本、中东等主要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新兴市场开发滞后,但在“一路一带”的政策影响下,将为国内石材商带来一定发展机遇与空间。
就需求量较大的国内市场来看,东部等石材资源开发较早的地区受到资源保障、环境容量等约束,石材生产力布局调整不断加快,石材资源开发基地、加工基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明显。与此同时,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石材市场需求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石材行业“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优化调整我国石材产业布局,将引导东部沿海地区石材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贵州、新疆等中西部省区石材发展利好,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中明确指出,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疆是唯一将石材纳入产业目录的省区。
东部石材产区急转型
据当地人介绍,常山以石为产业已有近30年历史,由于开采时间过长且石材属不可再生资源,转型其实是当务之急的事。2015年,常山根据产业布局和发展历史,借浙江发展特色小镇的契机,转型规划做“赏石小镇”,从粗犷式发展向文化挖掘发展。
现在石材市场遍布全国,而达到十三五规划标准的不多。在此番拆迁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易生粉尘的加工厂,“来这里(常山)多做文玩,用于文玩都是天然的,加工了就破坏原有的。”江苏一石材商告诉笔者。而加工厂的拆迁导致很多配套不齐全的石材市场停歇,因此寻找正规市场也成了石材商的迫切需求。
据了解,常山赏石小镇将提高附加值,全力整合发掘旅游文化资源,总体形成“一廊三区”的规划结构,包含中国观赏石博览园、赏石文化长廊、赏石文化历史街区,及集石工艺品展示、交易、生产制作于一体的赏石加工园区。
中小企业抱团寻出路
面对严格的环保政策、前所未有的执行力度,及劳动法、税务法制度不断完善,再加上近几年总体经济的走势,整个市场对石材产业提出新的要求,比如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产品开拓等。据业内人士预测,在石材行业整体向好的情况下,2017年市场仍将继续下行态势。
而在此形势下,大企业在不断创新中路将越走越宽,不仅有足够的资金、先进的设备等条件,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十三五期间,石材行业生产集中度将显着提高,国家将大力扶持大型企业,打造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企业集团及一批50亿以上的企业。
行业两级分化现象逐渐凸显,中小企业将如何生存发展?
如同苗木行业一般,自2013年走向低谷之后,石材行业也将告别野蛮生长的舒适发展时期,面对洗牌的残酷过程与新一轮转型。品牌、抱团等关键词被频繁提及,讨论焦点从市场细化到企业,石商精英们正联合上下游行业专家、企业家,共同探寻今后发展的方向。
责任编辑:吕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