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产业首家千亿大腕? 9大环保上市公司董事长发声

   2020-07-15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5日 00时17分30秒

    慧聪水工业网 A股表现亮眼,金融机构也强有力支持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使产业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目前的市场中也不乏细分龙头,特别是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环保企业,最有可能率先踏入千亿门槛。那么,谁最有望成为中国第一家千亿级环保企业?且来听听这9大环保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答案。

    “目前中国有5.3万多家环保公司,却没有一家千亿级环保企业。”一位环保上市公司董事长这样描述当前的产业状况。

    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2.8万亿元,培育形成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首先,不能就环保来谈环保,环保要和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产业转型升级换代结合起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对记者表示,“环保产业如果只谈治理,那么路就会很窄。”在石油领域纵横30余年,退休后,傅成玉一直密切关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

    另外一方面,资本市场上环保股在今年A股表现亮眼,金融机构也强有力支持环保产业做大做强,使产业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期。PPP、并购、海外投资等,让越来越多的环保产业人士意识到未来中国将会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环保企业。

    “现在的环保产业形势到底怎么样?有的认为发展非常好,但许多企业,特别是民企多数是叫苦的。大型企业跑马圈地挤压民企生存空间、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得不到解决、市场混乱,真正好的环保技术得不到推广。”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直言。

    根据记者统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从事大气、固废、水务及环境监测、检测等业务的环保企业共计59家,粗略估算仅占环保公司总量的1‰。而从收入水平上来看,59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销售收入中位数仅为11.6亿元。

    与法国威立雅、苏伊士环境集团、德国莱茵集团等百年巨头相比,无论从收入规模、技术水平、运营经验以及资本运作方面,中国环保企业还有不少差距。具体而言,国内环保市场集中度非常低,融资模式较为单一,盈利能力也偏弱。环保行业面临着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投资收益低等共性问题,在中小企业为主、资金短缺、融资需求大的大背景下,租赁也随着环保产业投资大幕的拉开逐渐进入环保领域。

    民生金融租赁董事长周巍对记者表示:“绿色发展已经深入人心,节能环保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目前这个行业也面临应收账款高企、融资、资产过重等问题,而金融租赁可以有效解决资金问题,帮助环保企业降低负债,和环保企业一起快速发展。”

    目前的市场中也不乏细分龙头,特别是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环保企业,最有可能率先踏入千亿门槛。

    这些企业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如何提升自身技术实力?如何通过综合实力的提升拉近与世界级企业的差距?如何保持细分龙头的持续优势地位?

    文一波:一些PPP项目利润率在基准利率以下

上市公司董事长

    一些“含金量”高、收益率好的项目,也存在被“雪藏”的问题:基层政府不舍得拿出来做PPP模式。

    “一些PPP项目在未来三五年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个阶段对环保产业冲击比较大。”接受记者采访时,桑德集团董事长文一波直言不讳。

    “水十条”、“土十条”等政策利好,资本的涌入,年均接近18%的增长速度,尽管环保产业“一片大好”,但文一波仍然保持着谨慎思维。“很多优秀的上市公司,能不能熬过前期投入的困难期,同时保持自身业务的发展,对我们来说挑战比较大。”

    截至目前,桑德集团投资和控股了启迪桑德(000826)、桑德国际、桑顿新能源、桑德新能源汽车等数十家企业,业务覆盖水资源、水生态、固废处理、环卫、再生资源、新能源、环境规划影响评价、环境检测等。其中启迪桑德是国内唯一业务涉及整个环保产业链的企业。

    采访前,启迪桑德与黑龙江省富裕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全产业链一体化投资、生物质能源投资领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投资领域、城区开发区市政PPP投资领域进行合作,项目总投资预计20亿元。

    “目前有很多热门的PPP,BOT项目,但我感觉现在很多民营企业遇到困难。PPP的项目中,民营企业机会少了,很多规模庞大的项目集中在央企。”文一波告诉记者。

    由于大部分PPP项目的资金需求规模大,并对社会资本的建设开发及后期运营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身不足与外部因素共同造成民企在PPP中的劣势,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就是,众多PPP项目中,民营企业的身影并不多见。

    “环保基本属于重资产行业,如何进入这个领域,会涉及到融资的问题。PPP项目的融资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PPP项目的边界不确定性很强,现在一个PPP项目几十个上百亿,这是一个挑战。民企去做,融资全部要以资本金为基础,而央企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他们的信用体系比较高,对民企产生了冲击。”文一波坦言。

    2015年,启迪桑德迎来清华控股入股,市场评论认为,公司具有了国企背景,融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与启迪控股协同效应显现,在PPP拿单能力上进一步增强。年初至今,公司已落地PPP项目6个,总金额23亿元;另落地框架协议4个,总金额112.5亿元。

    另一个困扰企业的问题是,PPP项目大多为微利项目,对社会资本而言,相对于前期巨额的资金投入,收益偏低,在低于民企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吸引力明显不足。

    “去年有些PPP项目,收益率在1%—3%的项目特别多,有一段时间没有一个PPP项目收益到基准利率以上,全都在基准利率之下。”文一波对记者透露,“这样民营企业如何去做,所以要求企业能够精耕细作,进一步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

    同时,一些“含金量”高、收益率好的项目,也存在被“雪藏”的问题:基层政府不舍得拿出来做PPP模式,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对社会资本来说“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项目在前期阶段徘徊,导致项目进度慢、落地率低。

    “目前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又遇到政策的不成熟,企业还要生存和发展,我们自己也要找一些新的机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们也和金融机构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新市场还有机会。”文一波表示。

    刘雷:技术加模式创新

上市公司董事长

    发展的问题就是要靠技术,根据市场来审时度势。

    7月14日,三聚环保(300072)发布半年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12.08亿—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21%—55.43%。这种净利润增速对于三聚环保来说并不新鲜。

    自2010年在深市创业板上市以来,三聚环保的增长力一直强劲,营业收入从2010年的4.30亿增长到现在的175.31亿元,净利润也从2010年的0.75亿增长到16.17亿元,这其间,三聚环保也经历了油价下行、经济低迷等情况。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环保产业完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帮助企业一起解决过去遗留的环保问题,才更有意义,节能、降耗、减排甚至包括之后的产业升级。”三聚环保董事长刘雷对记者表示,“不简简单单地为了环保而环保,而是解决了环保问题,补了短板。发展的问题就是要靠技术,根据市场来审时度势。”

    2012年,在传统的能源净化业务基础上,三聚环保开始向能源净化综合服务商转型,拓展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转化业务,推动环保、能源化工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在脱硫、悬浮床加氢、新型煤化工等领域融合发展,升级为能源、环保一体化服务商。

    2013—2016年,三聚环保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4.02亿元,8.21亿元和16.17亿元,这种净利润增幅,即使是在快速上升期的环保产业中也并不多见。

    规模增长与转型创新对三聚环保的现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9月,在向能源净化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档口期,三聚环保完成20亿元定增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向客户提供净化综合服务时,三聚环保通常采取总承包等经营模式,该模式为公司获得了较多的客户资源,也产生了旺盛的资金需求。

    “要有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引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各种各样的模式,比如现在的PPP等金融手段的利用,用时间换空间。逐渐地来进行完善,用适合的方式发展自己。”刘雷表示。

    去年,三聚秸秆生物质炭基复合肥技术亮相,刘雷透露,炭基复合肥是三聚与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研发的成果,“南京农业大学研究了十年的炭基复合物,把秸秆进行炭化,然后秸秆还田,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去年3月15日就到了南京农业大学,我们入股70%,他们团队以及知识产权就能被三聚吸收。”

    与此同时,针对于秸秆收集、耕地修复商业模式的行业痛点,三聚环保采用“农民供秸秆,炭基肥还田的方式,最终增加农民效益,同步改良土壤质量。

    “我们帮助支持化肥厂升级,跟县级政府和市级政府,成立政府引导产业基金,成立农业保险,形成一个新型的模式。目前我们已经签了将近一亿亩地,根据地域不同,能达到8%—15%的收益。这样的运营模式,炭基复合肥的产业链就运转起来了,这就是炭基复合肥的诞生过程。”刘雷对记者表示。

    蔡济波:光伏与金融的结合

上市公司董事长

    低频高损的风险制约了家用分布式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太阳能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量要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要达6000万千瓦以上,而2016年底分布式累计装机仅为1032万千瓦。这意味着,未来4年中,分布式光伏每年都有超过1000万千瓦的市场规模。

    虽然分布式光伏产业有万亿产值蓝海,但专业人士也指出,优质屋顶资源稀缺、部分项目建设质量低下,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资金上的捉襟见肘以及缺乏历史优秀业绩的背书,令不少银行融资机构望而却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分布式产业可持续发展。

    对此,苏美达集团总裁蔡济波对记者表示,在拓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时候,苏美达能源从电站方案的设计、审批、建造以及运维,全部包揽,并且还保证电站电量,另外还帮助业主解决融资问题。

    为此,苏美达能源推出“步步为盈”分布式光伏投资收益计划,让企业能使用小比例金额即可启动光伏项目。

    比如电站造价1500万元,而企业只需先行出资400万元,其余1100万元由苏美达帮助对接金融机构来进行项目融资,由于有苏美达对电站质量的背书,金融机构不仅对项目提供融资,而且还不需要业主进行担保。

    企业除了电量自用外,多余的光伏电力也可直接上网,并与电网进行售电结算,从而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不仅减少了公司电费的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而且,苏美达能源继推出工商业分布式品牌“步步为盈”后,还推出了基于家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宅电宝”品牌。

    “宅电宝”是首个由央企推出的家庭太阳能发电服务品牌,采用专业设备,通过高效利用自有的房屋屋顶进行太阳能发电售电,并领取各级政府补贴,从而实现投资人长达25年以上的超长期稳定收益,并带来持续的环保贡献。

    但是,作为一项拥有投资属性的新能源产品,如何保障家用分布式电站能在25年内安全稳定的工作,是摆在各家企业面前的头等大事。

    因前期选址设计不当、光伏发电产品质量问题、电站施工质量与运维、洪水、暴风等意外自然灾害,导致的电站损毁甚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些低频高损的风险制约了家用分布式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为此,苏美达能源与太平洋保险联合,共同推出全国首例家用分布式光伏保险产品也正是基于目前家用分布式行业的痛点,结合行业实际制定了保险条款,共同保障电站投资人25年的稳定收益。

    按照双方协议,在保险期内,苏美达能源及旗下辉伦太阳能所生产、出售,并安装的分布式家用光伏发电系统在承保区域范围内发生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等意外事件时,可获得最高达千万元的经济赔偿。

    从家用分布式光伏的产业链上游产业链,到中游的施工安装,以及下游运营环节的全覆盖,一站式解决了投资人的后顾之忧。

    何巧女:从BT时代到PPP时代

上市公司董事长

    东方园林(002310)展现给外界的形象正悄然发生变化。

    大手笔完成环保资产收购、成立东方久有环保产业基金、连续中标各地生态治理大型PPP项目,从园林公司到水处理的环保公司,最近两年,有“园林第一股”之称的东方园林展现给外界的形象正悄然发生变化。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曾描述东方园林的转型:“全面进军水生态、土壤修复、水务、固废等领域,东方园林将绽放在PPP的春天里。”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东方园林累计中标的PPP项目金额分别约为330亿元与380亿元,数量几乎是过去五年合同总额的两倍。

    许多大型项目承包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屡获大单,短期来讲,资金需求非常大,应收账款累计,现金流逐渐承压,日渐上升的资产负债率,如何支撑起庞大项目群的资金运转?

    “应收账款50多亿都不算多,建筑类企业都是很高,因为过去采用的几乎都是BT模式。”不久前,何巧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认为“账款收不回来,工程时代非常痛苦,所以必须得有转机,就是转型环保领域。”

    多年之前,东方园林在行业首先开创了BT付款模式,即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融资方式,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

    业内人士认为,在地方政府资金宽裕的时期,BT模式利于企业规模增长,且风险较低,但当地方财政状况不佳,BT项目又到集中回购期时,坏账率便会增加。

    “2010年前后公司就开始探索BT时代的一些问题,如何降低BT的风险,一个方式是政府土地抵押,另一个方式是和金融机构、政府成立一个共管账户。”何巧女告诉记者,“但实际上,两种方式都不成功,不能有效解决应收账款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PPP模式。”

    东方园林2016年报中显示,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降低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公司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金融团队,探讨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和公司在市政工程业务中的实力,以达成在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公司之间形成战略合作的目标。

    “经历了BT时代的痛苦,现在要好很多,通过PPP模式,风险不会只集中在公司,公司、政府融资平台、金融机构共同出资。”何巧女向对记者表示,“如果公司账款不到位,意味着金融机构收不到回款,有金融机构的催款,公司在这方面的问题就会少很多。”

    机构调研显示,“东方园林以传统BT模式承接业务量逐渐降低,未来PPP模式占比将逐渐增加。”根据数据,截至7月10日,在13家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PPP概念公司中,业绩预增的公司达10家。其中,9家已披露中期业绩预告的园林类公司中,8家业绩预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PPP项目加速落地,使园林上市公司收款压力得以缓解。PPP资产证券化的推行以及政策逐渐完善,将助推项目有效落地。

责任编辑:童志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