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美食闻名的潮汕地区,每个吃货心中都有一份清单,香脆可口的蚝烙、酸甜可入药的潮州黄皮果、爽脆弹嫩的牛肉丸......然而放眼早已被吃货们发掘了大半的粤东土地,唯这座小城是为数不多的遗珠,藏着尚未被攻略的宝藏风味,让人一想到便口舌生津——普宁。
那是一片仍保留着传统风情和自然景观的地方,茶山满地,青梅挂枝,家家户户都有一埕好梅酒。每到春末夏初,空气中满溢青梅清冽的香气,那便是夏天的气息。青梅糖渍,高粱入酒,醇厚风味便和青梅清新完美融合,想在高温闷热,胃口不佳的夏天触动无精打采的味蕾,来寻一杯青梅酒对了。
世界公认的好青梅,就在中国普宁
每至阳历四、五月间,普宁的万亩梅林便开始有稀疏的忙碌。此时青梅已长至八成熟,青色的外皮带着一点红,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这是普宁的软枝大粒梅,果大、肉厚、核小、酸度高,入酒却最适合不过。
造就优质青梅的正是普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普宁位于北纬23°26'的北回归线上,背山靠海,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长年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非常有利于果体营养的积累,加上充沛洁净的水源和营养丰富的红壤土,自古便以种植青梅而闻名。普宁与青梅纽带,从历史留下的印记也可窥见一斑,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出版的《普宁县志》第九卷土产篇,"果之属"中就有"普宁梅"的记载。在普宁种植青梅700多年的时间里,形成了独特的栽培技术,如品种择优,因土施肥,病虫防害等。先天的优势,加上采果标准的严苛,让普宁青梅闻名海外,成为中国青梅的名片。
“世界公认的好青梅,就在中国普宁,”林贞标说道。
林贞标,潮菜系科研导师、作家、国家一级公共营养师、汕头市潮菜研究会副会长、《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著有《玩味潮汕》,秉承“大道至简”的理念,只愿做个简单的食痴,品好每一口青梅酒。由于常常为青梅酒奔赴普宁,林贞标对这种独特的风味了如指掌,在他看来,适合入酒的好青梅更应该符合核小肉厚和酸味重两个标准,核小肉厚确保了青梅汁的充足,汁水多可以保证配制青梅酒时梅汁的风味,酸味重则能在糖渍过程中达到酸甜平衡,而在普宁这个独具天地优势的小城,青梅是上天的馈赠。
在一杯好梅酒前,先有一颗好青梅
梅,源于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国人已经食用梅,最早在汉代便有了以青梅入酒的记载。普宁以盛产青梅而闻名,各式吃法也是代代流传,花样百出,加之青梅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多酚、钾等有益元素,对人体十分有益,改善肠胃功能的同时还能促进食欲,因此食用青梅在普宁民众间代代流传,颇受欢迎。
青梅酸味重,单吃不易入口,勤劳又智慧的普宁民众便动手,从梅汁、梅酱到梅干,在保留青梅风味的同时再添几分滋味,而其中,酿梅酒是每年的夏日限定。入夏之后,青梅渐熟,酸味浓重,涩味淡去,入口咀嚼,略有回甘,最适合酿酒。
穿梭梅林,采摘果大肉厚的优质青梅,洗净后去蒂去核,将青梅与糖块装入坛中,灌酒封存,等待时间的度化。夏去秋来,晃晃几月光景,梅汁逐渐渗出,涩味逐渐褪去,浓重的酸也染上甜意。等风中传来寒意,便是启坛的好时候,清爽的梅汁入酒,品一口都是夏日气息,时节萧瑟的氛围也淡上几分。
“在一杯好梅酒前,先有一颗好青梅。”
但是青梅风味保存不易,早几日晚几日,成品的口感便会差异颇多,而基酒对梅酒而言重要性也不容小觑,好的基酒可以在平衡梅子的酸甜之间平衡得恰到好处,最大限度地保留着馥郁的果香,但不合适的基酒可能会盖过梅味,落入平淡,因此普宁的青梅酿酒虽代代流传,却也风味各异,好次不一,直到遇到梅见青梅酒。
好久没见,好酒梅见
青梅酒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了很多国人记忆中夏日的标签。要想留住最佳的风味,就得和时间赛跑。梅见青梅酒在严格筛选优质普宁梅的基础上,三日内进行糖渍入坛,封存青梅最新鲜的味道,历经九十个日夜的等待,得到口味最佳的梅汁,果香浓郁,又酸中带甜。
为了衬托青梅香气,梅见在基酒的选取上也十分谨慎,梅香清雅,酒味不宜过杂,梅汁酸甜,酒味不宜抢味。而传统青梅酒多是酒精浸泡,或杂粮酒浸泡,酿出来的酒不仅酸涩度高,还容易带上杂粮的味道,口感大打折扣。多番比较,梅见选用单一高粱小曲清香型白酒做基酒,平衡青梅的酸、甜、涩,且不抢果香,让青梅和酒的融合度更高,碰撞出柔和的口感,酸甜甘冽,唤醒清爽。
犹如梅酒在时间齿轮的研磨下慢慢中和的酸、涩和甜,将青梅的芳香酿成浓郁的风味,青梅在无言的岁月里,从浅夏枝头挺立的青涩身影到寒冬壶中与高粱酒混合的醇厚香气,烙上了时间的印记,蘸满了夏日回忆。那份清爽,是夏日的味道,也是时间与你耳语的那一句“好久没见”。
——正文结束——
特别说明:图片均为自行拍摄,不存在版权问题 。
责任编辑: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