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喷发如何引来噬人巨浪?中国地震局专家详解印尼海啸

   2020-07-16 聪慧网sxxjymy10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6日 12时37分32秒

    慧聪水工业网 印度尼西亚西部巽他海峡当地时间12月22号晚遭遇海啸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因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升至281人,另有逾千人受伤。在此次海啸发生后,因其灾情严重、官方对海啸成因语焉不详等多重原因,在网上引发关注。

    初步判断

    印尼海啸由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起

    此次海啸发生之初,中国地震局便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研判。专家们表示,海啸发生时,附近并未发生6级以上中强震,初步判断是由于巽他海峡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引起的。

    为什么说是“初步判断”呢?中国地震局火山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许建东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因为当地缺乏相应的火山观测数据,目前只能是根据现有观测数据进行推断。

    喀拉喀托火山是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群,最高海拔800多米,水上面积大约10.5平方千米。官方资料显示,此次正在喷发的火山活动始于1927年,当时火山椎体仍在海平面以下。自2013年以来,喀拉喀托火山椎体高出水面,至今仍在生长。该火山分别在2016年6月20日、2017年2月19日发生喷发,2018年6月29日以爆炸的形式开始活动,爆炸产生的火山碎屑物降落在火山周围1千米范围内。自2018年7月23日以来,在海岸附近可观察到白热物质(岩浆)活动。

    2018年12月22日9点3分喀拉喀托火山再次发生喷发,喷发柱高出火口沿300-1500米,地震活动持续,最大振幅为58毫米,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发生了这次海啸。截至2018年12月23日,火山警戒等级仍为II级,火口周围2千米范围内为危险区。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都不止一次在太空观察到喀拉喀托火山正在喷出的火山灰。

    火山喷发也会引发海啸

    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均可产生海啸,一般来说地震导致的海啸要比火山喷发导致的海啸要常见。

    人们印象中,海啸大多是由地震引起的,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和2011年的日本海啸都是由地震引发的。前者是因为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了震级为9.3级的地震,而后者是因为日本附近的太平洋海域发生了8.9级地震。

    而这次印尼巽他海峡海啸非同寻常的一点是,海啸发生前,当地并未发生地震,是火山喷发引起了火山锥体坍塌,造成海底滑坡,滑坡的过程中对水体产生的扰动导致了海啸的发生。

    “因为海底火山喷发对水体的扰动能量和范围都有限,所以火山喷发引起海啸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并不表示没有”,许建东说。

    他表示,这次引发海啸的喀拉喀托火山在1883年曾经有过一次大爆发,这次爆发就引发大海啸,据记载当时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市,造成三万多人遇难。被业内人士称为一次超级喷发。

    我国火山目前处于平静期

    监测技术达国际水平

    此次印尼海啸灾难发生之初,印尼官方曾一度表示,发生的灾害并非海啸,而是浪高的潮水。这让不少人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火山引发的海啸是否可以监测和预警?

    许建东认为,“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海啸”这种情况有一定的偶发性和突然性,所以监测与预防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越来越先进的监测手段已经可以让科学家对火山活动掌握得比较清楚。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火山监测手段包括地震、形变、重力、电磁、地化、温度(喷泉、喷气)、水文、遥感及视频实时观测等。我国于2006年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行中国国家火山监测台网中心,并将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龙岗火山、云南腾冲火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镜泊湖火山和海南琼北火山等6处活火山纳入了中国火山监测台网。

    许建东表示,我国现有的火山监测技术已与国际接轨,随着火山研究程度的深入和国力的提高,今后将有更多的活火山受到监测。

    说起来,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我国火山喷发的记录年代都已经比较久远,以至于中国火山学界存在着“中国近百年没有火山喷发”的说法。对此,许建东表示,我国的火山确实处于平静期,最近一次喷发是1951年昆仑山无人区的火山活动。但我国从事火山研究的科学家一直在关注和研究我国以及全世界火山的情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