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水工业网 当人们因为缺水而将目光投向海水淡化项目之际,低能耗以及环境友好型的新能源海水淡化模式引起了资本关注。目前,核能、风能和太阳能与海水淡化项目的结合应用已经出现。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产业链逐渐完善,新能源海水淡化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有望进入加速期。
地球之所以被称之为“蓝色星球”就是因为海洋面积庞大,但是这也导致人类可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只占据水资源总量的3%都不到。再加上冰川和冰层的存在,人类可直接取用的淡水资源就更少了。随着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在部分地区越来越突出,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海水淡化。
我国在用水量剧增,水污染形势严峻的“夹击”中也面临着“补水”问题,海水淡化自然成为了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海水淡化产业普遍面临回报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能耗量大,技术创新力不足的难题。如何快速扩大海水利用规模,加强生态水循环建设?
结合可再生能源与海水淡化项目,正在成为行业向着环境友好型、低能耗型以及低成本型转变的重要途径。如今已经被纳入列表的有核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模式,业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海水淡化产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核能与海水淡化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曾表示,核能的作用要向着供热和海水淡化等多领域发散。而不久之前,中核集团就核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与中国一重进行了探讨。中核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升核能在海水淡化领域应用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目前,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这国内三大核电集团都有望涉足海水淡化领域。在中核集团和中国一重集团深化核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合作之后,该模式将更快实现技术创新,进行规模化推广。同时,不少业内人士分析,核能与海水淡化的结合模式可能将比预想中的更快铺开布局。
风能与海水淡化
风力发电是现如今我国清洁电力生产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风能的利用却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力供给。由于我国风力资源丰富,风能在发电之余逐渐应用到了海水淡化工程建设中。南海三沙岛礁就是率先尝试风能海水淡化的区域之一,从2016年年底就开始引入风光互补海水淡化设备。
而近日,广东省惠州市也传来消息称,计划建设沿海风电带,利用海洋能推进海水淡化建设。据介绍,惠州将探索海岛独立电力系统应用,加快海水淡化系统和技术产业化应用,并且选取风力资源富裕的地区建立海水淡化研发基地,探索“水电联产”新模式。
太阳能与海水淡化
光伏,也就是俗称的太阳能,在光伏发电、光伏供热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之后,又走向了与海水淡化项目结合的道路。我国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太阳能与海水淡化结合的可行性,海南乐东县光热海水淡化站的投用向市场发出了积极的信号。
放眼海外,也有不少国家尝试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甚至有一家名为Sunfarm的公司直接利用这种模式在沙漠中建立了温室,大获成功。这个沙漠中的温室引起了各方关注,每天都会从2公里外的海湾中抽取海水,经淡化后浇灌植物,产量丰富,绿色健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海水淡化项目中添加新能源设备可以降低能耗,但是最根本的成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回报周期仍阻碍着海水淡化项目建设的推广,但是相比之下,新能源海水淡化模式在技术创新,能源消耗,运营成本等方方面面都颇具优势,获得了广泛认可。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