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净水网 中国水利部政法司副司长王治近日表示,建立健全用水总量初始分配制度有助于让各地居民将水资源看成私有物品而加以珍惜,目前已经在内蒙古、宁夏、湖北等7个省区开展了水权试点,“由于水资源的流动特殊性,水权制度制度的设计十分复杂,制度的设计需要十分慎重,要以试点的进展情况为依据。”
中国的水安全承受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多方影响,传统的治水理念和用水方式,已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国家水资源“家底”面临着保障十几亿人口的用水、撑起世界第二经济体前行的艰巨使命,时代呼唤中国构建新型大国“水战略”以应对“水困局”挑战。
“传统的水利发展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水利部部长陈雷认为,要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实现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转变。因此,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是水利领域的重点改革任务之一,水权制度建设的核心是水资源使用权的确认和流转。完善这项制度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新的“水战略”,是现实发展的必然之需。为摆脱“水困局”,中国各地、各阶层都在探索新型“水战略”。
缺水,一种常态
曾经,河南省新密市水务局局长徐少敏备受找水之苦。站在当地李湾水库岸边,他介绍说,这是全市唯一的水库,如今水量处于死水位以下,丧失了供水功能。新密隶属于郑州,人口约80万,在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新密以工矿业闻名。工矿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城镇化,使新密的用水量大增。显然,眼前的水库已无力支撑,当地只有不停地抽取地下水。
徐少敏说:“2014整年,新密地下水位平均下降了15米,严重的地方甚至下降了30多米。”这直接导致了供水危机的爆发。去年5月,新密三分之一城区约10万居民大面积停水。直到现在,由于供水量有缺口,高楼层住户仍然无水可供。
新密的处境是全国水资源短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河南等省年年干旱;整个华北平原已形成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全国相当数量的河流不是水量不足甚至断流,就是污染严重;一些重要的湖泊水面大幅萎缩,南方丰水区也开始遭遇缺水之痛……
缺水是与用水量的快速增长相伴而生的。
据公开资料,2011年我国用水总量超过6000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时的6倍。其中,工业用水从24亿立方米增加到1462亿立方米,增长60倍;生活用水从6亿立方米增加到790亿立方米,增长131倍。
近些年,我国农业用水基本维持稳定,工业、服务业、生活用水增加极快,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用水量与日俱增。1997年—2011年间,我国生活用水年均增长率约为3.0%,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年均增长5.2%。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贾绍凤说,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可是人均不多,用得多,污染还很严重,这让水资源短缺在我国成了一种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