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麦克风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19时40分53秒

  随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无线通信设备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无线话筒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结合音响与无线通讯技术设计出来的产品,其使用效果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非常密切,因此在使用中常常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使用我们应如何快速的解决呢?在这里我们整理并收集了十个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1.不兼容

  在使用无线麦克风时,系统本身之间总存在干扰问题。虽然每个系统自身的频率或间隔都有几兆赫,互调失真(IMD)仍然会引起话筒之间互相干扰的现象。

  如果互调信号和设备的工作频率之间没有足够的兆赫空间,接收器很难拾取发射器发出的信号。典型的现象就是系统之间的串扰,频繁的信号丢失或过度的噪音和失真。

  频率之间的最小间隔取决于系统接收器的设计,入门级的接收器可能需要与相邻的最近系统有1 MHz的间隔。价格越昂贵的接收器通常具有更窄的调整“窗口”,让每个系统之间有着更小的互调频率间隔。

  解决方法:为了避免互调失真,选择已计算好的相互兼容的频率。这需要丰富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设计知识,无线系统制造商往往都已经将这些频率计算好了。

  例如,当只有8个无线麦克风一起使用时,就要执行数以千计的计算以确保麦克风之间的兼容性。因此,大多数制造商都公布了他们的系统兼容的频率清单表。此外,还可以采用软件帮助用户在某些情况下识别兼容频率。

  

  2.兼容,但不太够

  频率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兼容程度,如果你对系统状况了如指掌,那就可以更大胆地采用更多的系统,但关键是如何权衡整个系统的兼容性。

  大多数的频率兼容软件在设计时都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所有的接收器一直都处于打开或非静音状态(即使有些传输器偶尔会被关闭),从而保证所有的接收器都不会拾取到可能产生噪音的互调信号。

  因此,该软件在设计时需要为互调信号和无线话筒留下足够的空间。如果你假定音响系统操作员在活动中要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作用,那就需要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兼容性。

  在这种情况下,假定操作员将使所有接收器处于静音状态,所有发射器将一直留在演出期间。发射器和接收天线的距离也是差不多的,这些假设在百老汇剧院演出中完全可行,但在学校礼堂,系统都是由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来操作,要想达到同样的预期性能效果就不大可能了。

  当发射器的位置非常接近接收天线,或大功率发射器正在运行时,干扰现象就会更加严重。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电影院要让40个无线系统同时工作远远比在学校困难的原因(许多发射器与接收器的距离非常靠近),在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一套系统,传输器之间完全独立,但又各自靠近自己的接收器。

  解决方法:要在最大数量的系统设备与高性能之间得到平衡,要确保频率之间的兼容级别与预期使用的系统之间合适。让发射器到接收天线之间至少保持10英尺的距离,如果发射器的射频输出功率可调,使用max低的发射功率来覆盖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预期距离。

  3.同频其他信号源的干扰

  无线麦克风也受到来自同一频谱传输的其他信号源的干扰。常见的通常是电视台,FCC规则要求无线麦克风的用户在同一地理区域避免使用广播电视台所占用的频率。

  解决方法:在室内,避免在40-50英里电视频道干扰。户外工作时,应保持50-60英里半径范围内正常使用。由于每个城市的频率都不一样,无线麦克风的适合频率要由所在的地方决定。设备制造商通常会提供指南,告知用户不同城市不同的使用频率。

  FCC规定所有的模拟电视台在2009年2月停止运作。同时,51频道以上的频谱将另作它用。698MHz以上的无线麦克风频率要调节到较低的频率以避免干扰新的业务。随着转换的继续,在特定位置的电视频道可能会变化,因此用户最好定期查看官方资料信息。

  

  4.其他数字设备

  其他无线音频设备如耳监视器、对讲系统、以及非无线设备也可以造成干扰的问题。数字设备(CD播放机、电脑以及数字音频处理器)如果安装在无线麦克风接收器距离很近的地方,往往都会发出强烈的射频噪声并可能造成干扰。对于发射器,常见的干扰来源是GSM移动电话和主持人佩戴的PDA。

  解决方法:在选择无线麦克风频率时,要清楚了解其他无线音频设备。数字设备与无线麦克风接收器之间至少保持几英尺的距离。

  5.接收天线

  无线麦克风的接收天线是被人误解的最大地区之一。天线选择、布局和布线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性能覆盖区域的距离短、信号强度低,从而导致频繁掉线。

  现代的多样性接收器所具备的性能远优于单独天线类型的性能,但要使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都达到max优化,天线的选择和布局都必须正确。

  解决方法:要保证系统良好的多样性性能,天线空间至少保证一个半波长(约9英寸700MHz)。接收天线的角度应是“V”型配置,在发射器移动或者放置在不同角度时都可以提供更好的信号拾取性能。

  如果接收器的安装位置要远离表演区(如在设备壁橱或封闭的机架内),应远程安装半波天线或定向天线(最好在观众之上),以便到发射器之间有清晰的界线视线。

  不要远程安装?短波天线,因为他们将接收器机箱作为地面天线。天线之间多余的距离不会显著改善系统的多样性性能,但可能会更好覆盖更大的舞台、教堂或会议室区域范围。

  如果天线安装的位置远离舞台,可以使用定向天线,通过拾取该方向更多地信号,减少其他角度信号拾取来改善信号接收。如果采用同轴线缆将天线连接到接收器,就可能需要采用天线放大器来解决线缆传输中的信号损失问题。

  信号数量的损失取决于线缆的具体长度和电缆类型,因此,请按照制造商的建议进行计算,信号总的净损失量应控制在5dB内。

  

  6.非故意的讯号受阻

  人体也可能对无线信号产生干扰,人体主要是由大量的水分组成的,可以吸收射频能量。此外,如果用户将手围绕在手持式发射器外接天线上,它的有效输出可以减少50%以上。同样,如果发射器上的灵活天线是卷曲或折叠的,信号也会受到影响。

  解决方法:保持发射器天线完全展开并畅通,以实现最大范围的信号传输达到最佳性能状态。

  7.电压不够

  发射器的电池寿命是无线麦克风关注的首要问题,用户总是试图通过价格低廉的电池来减少设备的成本。大多数无线厂商指定碱性电池或一次性锂电池,因为它们的输出电压在电池的整个寿命周期都比较稳定。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大多数发射器在低电压情况下都会出现声响信号失真或信号丢失等现象。充电电池往往看似是理想的解决办法,但大多数可充电电池即使完全充电,所提供的电压也比一次性电池电压要低20%。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电池的问题,随时都要仔细比较发射器电池的电压输出要求,以确保电池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锂离子电池和可充电碱性电池通常都可以持续工作,而镍氢和镍镉电池可能只能够持续几个小时。9伏电池尤为如此,AA可充电电池的性能与一次性AA电池相似。

  

  8.不可调整的发射器

  固有的噪声和FM传输有限的动态范围让模拟无线音频传输有其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点,大多数无线麦克风系统通常都会采用两种音频处理方式以提高音质。

  在发射器中加入预加重设备,接收器中加入去加重设备,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发射器中的压缩机和接收器扩展机可以提高动态范围,超过100dB。这让音量设置变得非常重要。如果音频水平太低,将产生咝咝声;如果太高,可能会导致失真。

  解决方法:要获得最佳的音质,发射器的输入增益应进行调整,使产生max高的音量时出现全面的调制,但却不失真。

  9.接收器输出电平设置错误

  对频率、波长和天线进行了如此多的讨论,很容易忽视无线麦克风系统基本的要求:为了取代信号源和音频系统之间的连接线缆,接收器通常配有输出电平控制,而大多数有线话筒却没有。这为接收器输出端到输入端之间更精确的匹配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解决方法:无论是麦克风电平还是线路电平,输出电平都应设置为切实可行的max高水平,同时不超过该音响系统输入的限制,这可能在调音台输入通道上已有指示规定,也可通过听声音失真来判断。

  

  10.设定

  无线系统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是电波本身不断地变化。自从数字电视转换开始,模拟和数字电视频道电波开始不断改变。FCC正试图找出一种办法使消费产品(个人PDA、智能电话或家庭设备)使用空置的电视频道进行无线互联网接入。

  解决方法:以前很容易知道用户所在的城市VHF频段电视频道是奇数或偶数。然而,现在人们在安装和使用无线麦克风(以及入耳式监听器和对讲系统等)时,即使在他们熟悉的场地工作也必须定期检查本地频谱状况。

  当然,这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首先,大多数的无线设备制造商现在都能提供在线频率的选择工具,与最新的电视频道同步更新。

  其次,外部射频扫描仪和频谱分析仪都可以快速扫描整个频谱(包括电视频段),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便宜,为那些对无线系统严重依赖的人提供了更实际的选择。

  最后,无线系统本身也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即使是一些入门级系统也可以扫描频谱,或者寻找到一个开放的频谱。一些优秀的系统甚至可以连接到你的PC或Mac上,扫描频谱,给你一个直观射频状态描绘,还能计算出一套最佳的频率(综合考虑到其他射频设备),然后自动设置接收器。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