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六品牌铅超标的螺旋藻通过审批

   2020-07-17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7日 20时13分14秒

    【慧聪制药工业网】国家食药监局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显示:“绿A”“汤臣倍健”“清华紫光(金奥力)”“圣奥利安”“康特力斯”等十余种螺旋藻“蓝帽”产品的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不合格”。

    获批的保健食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蓝帽”。不合格的“蓝帽”究竟是怎么通过审批而戴上的?

    申报流程偷梁换柱

    调查发现,企业大都通过中介机构来申报。

    “北京科尔天使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称,曾成功为国内外企业代理申报保健食品项目近300个;而另一中介机构“康维安”网站称,近8年中成功代理申报进口“蓝帽”产品48项,占主管部门同期审批总数约四分之一。

    记者以进口保健食品代理商的名义,带着网上购买的两种国外保健食品,先后到“科尔天使”和“康维安”探访。

    得知记者想申报“蓝帽”,“科尔天使”工作人员张某建议由她本人负责:“就算您啥都不懂、一窍不通,我们也能帮您从配方做起,原料购买、样品加工都由我们负责。”为取得“蓝帽”,中介首先替申报企业制作一张“完美”的配方。“为顺利获批,申报材料当然和实际生产所用的不一定符合。”

    这种“偷梁换柱”的申报手法在“康维安”也得到验证。记者带去的样品经该中介的市场经理黄某分析含违禁成分。“在申报时可不写这种违禁成分。”黄某点拨说,“生产线也不用改,因为申报配方我们会‘整理’成合格的。”

    搞定申报材料,中介还要在样品生产、审核环节“做文章”。张某说,参与现场考核的官员和专家一般会驻厂检查申报样品。为了样品的安全稳定性,本应分三天生产三个批次。“其实申报企业一天就生产出来了,然后把这一批分成三小批装好应付审评。”

    产品出问题“公关”解决

    “样品送检”也是关键一环,中介会通过公关确保不出意外。“一旦产品有问题,试验过不去,做做公关,改改数据,能做到。”黄某说。

    得到“蓝帽”认证的最后一关是专家组审评会。张某信誓旦旦,她所在的中介“有关系”,审批结果什么时候出来,会知道“内部消息”。“如果材料有问题,给审评专家发红包就会很多。”

    “蓝帽”背后有利益链

    记者调查发现,“蓝帽”审批的背后,存在着一条从申报企业到中介机构、再到审批部门的利益链条。

    据某螺旋藻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平均每个“蓝帽”产品的中介申报费用为30万元至50万元,迄今共花费1000多万元。“有些中介的老总一年能挣几千万。”探访中,“科尔天使”“康维安”等机构的员工也叫屈:向申报企业收取的“技术服务费”,有相当部分被检测或审批部门“权力寻租”了。“只有时常打点、搞好关系,关键时刻才能用得上。”

    “在审批的样品检测环节,一些检测机构发现检测结果有问题,会给关系好的中介或申报企业打电话,暗示哪儿出了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