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总结新造车企业当前的共性难题,“缺钱”应该会被很多人放在第一位。最近几个月,已经先后有多家新造车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被查封的有、全员待岗的有、暂停业务的也有。在2020年年中的时候,国内曾经轰轰烈烈的“新造车运动”有了一丝大厦将倾的味道。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说格罗夫汽车,就还在“疯狂扩张”中。5月14日,黄冈市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签订了格罗夫汽车产业园项目协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88.6亿元,预计3年内达到年产整车2万辆、6年内达到8万辆的规模。
格罗夫汽车,看到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什么时候冒出来的新车企?在当前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中还能“扩张”,这家新车企实力很强吗?
格罗夫是谁?
格罗夫是一位英国科学家的名字。1839年,威廉•格罗夫(William Robert Grove)将分别装有氢气和氧气的试管安装在钼条上,实现了水电解的“逆反应”,成为了验证氢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第一人。
格罗夫汽车从命名上就很容易能够看出,是在致敬第一个发现氢燃料电池的科学家——威廉•格罗夫,而从这层关系上也不难猜测,格罗夫汽车是一家以氢燃料汽车为主业的车企。
武汉格罗夫汽车的办公地址,图片来源:格罗夫员工提供
格罗夫汽车的全称是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企查查上的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28日,注册资金3亿元。格罗夫汽车是大学院校和市政府合资成立的氢燃料汽车项目,大股东(占股80%)格罗夫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资环工研院),是武汉市政府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创建的企业法人单位。
格罗夫汽车的股权关系图谱,图片来源:企查查
武汉格罗夫还对外投资了荆州格罗夫和黄冈格罗夫两家公司,其中,荆州格罗夫成立于2019年10月,据格罗夫离职员工王亮(化名)介绍,荆州格罗夫就是一个空壳子,没有实质性的经营活动。而据多位格罗夫员工介绍,刚刚成立(2020年6月)的黄冈格罗夫则是“责任”重担,下文我们会具体说明。
此前格罗夫汽车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厂宣活动。一次是品牌发布及首款车型亮相,2019年3月,武汉格罗夫汽车在武汉光谷正式首发旗下氢能乘用车品牌——格罗夫,并亮相了首款车型。官方宣传中,新车为氢燃料电池车,可提供1000km的续航,预计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投产。另外一次是2019年上海车展期间,格罗夫携旗下三款车型(两款SUV欧思典和欧思典运动款,还有一款轿跑车格兰尼)亮相,并宣布两款SUV车型开启预售,预售价为75万-100万元。
格罗夫产品力究竟如何?
公司成立才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带来一款预售价达到百万元的新车,格罗夫的实力真这么强吗?
已经离职的王亮告诉盖世汽车:“格罗夫没有工厂,在办公楼旁边有个小小的试制车间,车子都是用简单设备手工组装的。”王亮指出,生产试装车的时候,并没有确定具体的供应商,按照之前的规划,核心零部件都是购买散件然后自己装配。当时做产品展示的时候,很多零件的设计状态都还没有最终敲定,整体造型方面也还在调整。针对这款“百万级”氢燃料SUV的实际产品力,王亮做了个类比,丰田第二代氢能乘用车Mirai的海外售价是40万元人民币左右,较之丰田Mirai,格罗夫的产品完全没有竞争力。
格罗夫的试制车间,图片来源:格罗夫员工提供
“当时的展车就是个展览车,大部分都是跑不了的,即便是要做动态演示的车辆,也是有可以取巧的地方”,王亮对盖世汽车表示,氢能汽车一般情况下会有两个动力源:氢燃料+锂电池,车子是跑起来了,但到底是靠氢能还是靠锂电池就不一定了。
格罗夫SUV,图片来源:格罗夫员工提供
格罗夫首次展出SUV车型的时候,在网上还是引发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毕竟当时其号称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氢能源汽车,但这款车的风评比较一般。知乎上,格罗夫SUV不成熟的车型设计、1000公里的续航虚头、缓慢蠕行的动态展示视频等,都是大家吐槽的对象。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如果格罗夫真有实力,需要作展示的应该是储氢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成本控制等,事实上,这些格罗夫闭口不谈的地方才是国内氢燃料汽车当前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痛点。
盖世汽车研究院王显斌分析师指出,目前,国内发展氢燃料汽车的主要难点有四个:一是核心技术产业链薄弱,具体体现在:高精度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空压机、氢循环泵等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国内核心部件停留在实验室和样品阶段,工程化能力不足;二是产品电堆系统等核心部件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氢燃料电池产品成本较高,性价比不突出;三是氢燃料电池氢气纯度要求非常高,制氢、供氢、储氢和加氢系统要求高,国内氢能源基础产业链还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源投入;四是加氢站点少,能源补给便利性较差。
中外加氢站数量对比,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报告(2019)
真实的格罗夫什么样?
展示的产品被“群嘲”之外,格罗夫当前还面临着严重的经营难题,这家公司的资金链其实也已经力有不逮了。
王亮2020年4月从格罗夫离职,据其介绍,公司从2019年9起,就开始陆续拖欠员工工资和五险一金,截止目前(已经离职两个多月)拖欠自己的薪资和福利还没有补发。
王亮指出,去年9月开始,自己的公积金账户就已经处于封存状态,工资则一直被拖欠(没发或少发),今年二月份之后的社保也未缴纳。离职后,王亮曾多次与格罗夫的人事部门沟通,而每次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公司 “本月”会有一笔资金到账,届时会优先安排补发工资,但这笔资金至今一直没有到账。
疫情期间,格罗夫曾下发过薪资方面的协商文件,表示要调整2020年2月-2020年6月的员工工资。大概情况是员工被分为三类,被安排需要现场办公的员工发放70%的工资,被安排居家办公的员工发放50%的工资,而被安排居家休息的员工2月份发放50%的工资,之后几个月按武汉市最低标准支付(每个月1750元)。不过,据王亮介绍,即便多数员工已经觉得这份调薪方案非常苛刻,但公司最后连这份方案的标准都没有能力执行。
格罗夫3月份下发的调薪方案,图片来源:格罗夫员工提供
另一位去年5月入职(2020年3月已离职)格罗夫的员工刘娟(化名)也对盖世汽车表示,自己遭遇了类似的薪资拖欠情况。刘娟进一步指出,入职时谈妥的试用期是6个月,但是公司一直以资金问题为由,不给过试用期,所有员工都是这样。此外,刘娟还表示:“从入职到离职,报销的费用一笔都没有发放,一直处于拖欠状态。承诺的交通补贴、话费补贴暂且不论,自己出差垫的费用都没有到账过。此前有员工已经向劳动局举报,但是没有任何结果。”王亮也表示,已经有同事走了劳动仲裁,但走完仲裁到现在,格罗夫也没补工资。据王亮分析,武汉格罗夫目前是真没资金了,除了办公楼的地产,武汉格罗夫几乎没有任何自己的资产。
而还在职的员工,目前的处境也比较微妙。这里就要聊回前文已经提到的黄冈格罗夫了。据在职的格罗夫员工介绍,目前大家的合同都已经从从武汉格罗夫改签到了黄冈格罗夫(先和武汉格罗夫解除合同,再和黄冈格罗夫重签合同,不改签合同,公司不给发工资),合同改签后,六月底发了一个月工资。而此前拖欠的工资如何解决呢?据该在职员工介绍,目前的说法是武汉格罗夫什么时候有资金了就发。另外,新的合同中有一条:“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对此,已经离职的王亮表示,目前最担心的就是武汉格罗夫会不会被注销,一旦武汉格罗夫选择注销,自己将讨薪无门。
供应商方面,目前格罗夫也拖欠了大笔的货款,据刘娟介绍,一些被欠款金额过大的供应商已经常驻格罗夫,开启讨薪之路。此外,据在职员工介绍,格罗夫目前也要求供应商重签合同,甲方要从武汉格罗夫调整为黄冈格罗夫。此前的欠款,同样要看武汉格罗夫的融资。
图片来源:格罗夫员工提供
问题来了,如此困难的时刻,格罗夫靠什么吸引了黄冈投资呢?这里不得不提格罗夫的老板郝义国。公开资料显示,郝义国是东风系出身,2002年曾任职东风车桥公司副总经理,2005—2010年任职东风变速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2010年起先后任职中国明阳风电集团首席运营官、广东华能明阳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13年郝义国受聘出任资环工研院董事长。资环工研院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位比较超然,和其他学术学院不同,资环工研院其实是一个企业性质的公司,如此强大的从业背景,为郝义国带来的是庞大的人脉资源。另一方面,黄冈市的汽车产业相对薄弱,在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引入格罗夫氢燃料汽车公司,等于说是种下了一颗成为氢能产业强市的种子,这个诱惑力肯定不小。
盖世汽车研究院王显斌分析师指出,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处于市场导入阶段,目前最新的补贴政策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进行奖励。也就是说,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开始尝试采用类似于2009年新能源电动车“十城千辆”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方式。
现阶段,黄冈要引入格罗夫氢能汽车产业园项目的目的也就很明确了。据了解,格罗夫氢能汽车产业园由一院五项目组成,包括黄冈新能源工业技术研究院,格罗夫(黄冈)整车制造基地项目,燃料电池中外合资项目,中极氢能源制氢和油氢站项目,泰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项目,氢骑氢能汽车出行服务运营平台项目。如果这个产业园能够如期进行,黄冈真的有望成为国内的氢燃料产业示范区。只是,前景虽然光明,武汉格罗夫的“烂摊子”如果解决不好,最后“遭殃”很可能就是黄冈格罗夫。
引资之前不做好尽职调查,最后闹得“颜面尽失”,近期可是出现过不少前车之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