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斯福德TESD:汽车轮胎爆胎原因分析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4时42分45秒

    1、轮胎分类

    汽车轮胎按用途可分为轿车轮胎、载重车轮胎、摩托车轮胎和特种车辆及工程机械用轮胎;按结构特点分为斜交轮胎、子午线轮胎和带束斜交轮胎;按胎面花纹分为普通花纹轮胎(横沟花纹与纵沟花纹)、混合花纹轮胎(横沟与纵沟兼有)和越野花纹轮胎(砖块花纹);按空气压力大小可分为高压轮胎(气压为490kPa~686kPa)、低压轮胎(气压为196kPa~490kPa)和超低压轮胎(气压在196kPa以下)。普通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在汽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的应用最为广泛。子午线轮胎由帘布层、带束层、胎冠、胎肩和胎圈等组成,以带束层箍紧胎体。子午线轮胎的优点较为突出,一是接地面积大,附着性能好,胎面滑移小,对地面的单位压力也小,因而滚动的阻力小,使用寿命长;二是胎冠较厚并且有坚硬的带束层,不易刺穿,行驶时变形小;三是由于帘布层减少,胎侧薄,散热性好;四是径向弹性大,缓冲性能好,负荷能力较大。子午线轮胎的缺点一是胎冠较厚,胎侧较薄,在胎冠和胎侧的过渡区容易产生裂口;二是由于胎侧较薄,容易产生变形,导致汽车的侧向稳定性差;三是胎侧的抗撞击性能较差,容易损坏。普通斜交轮胎由胎冠、缓冲层、帘布层、三角胶、胎唇钢丝等组成。普通斜交轮胎具有胎面和胎侧强度大的特点,在载重汽车等大型车辆中大量应用。但同时由于胎侧较厚,普通斜交轮胎的散热性能较差,容易造成结构性损坏。

    2、轮胎的损坏形式

    轮胎的损坏形式主要有机械损坏、疲劳损坏、热损坏三种。

    (1)机械损坏

    机械损坏是指轮胎受外物的撞击或刺伤、表面擦伤及挤压等导致的损坏。这种损坏形式常见于载重汽车、大型客车所用轮胎中。由于轮胎受到非正常的摩擦、撕裂作用或路面硬物对轮胎表面的穿刺,当超过胶料的极限强度时,将引起轮胎的裂缝,形成应力集中,产生机械损坏,引起轮胎表面裂纹、掉皮等现象。

    (2)疲劳损坏

    疲劳损坏是指轮胎受到快速的动态应力和应变作用而发生的损坏。由于轮胎胶料的粘弹特性,轮胎受到载荷作用发生交变变形时,应力和应变不同步,产生永久变形,使得分子链缓慢破坏。这种损坏称为疲劳损坏。疲劳损坏最显著的表现是轮胎表面出现明显的裂缝,这主要是由于填充剂(炭黑)分布不均匀、局部应力集中、表面裂纹划伤等引起。

    (3)热损坏

    热损坏是指轮胎胶料的粘弹性能使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会产生滞后损失,这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存在于胶料中,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轮胎外表面散失在空气、路表面中,另一部分则导致了轮胎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轮胎胶料的各种热学、力学性能将会下降,影响到轮胎的行驶安全,甚至导致轮胎的过热损坏。轮胎的机械损坏、疲劳损坏、热损坏等损坏形式在轮胎行驶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的,是个逐步累积的过程。一旦损坏程度突破轮胎的承受极限,就有可能引发爆胎。

    (4)爆胎

    爆胎是指轮胎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般少于0.1秒),胎体突然破裂而失去轮胎中所充气体的情况,是一种非正常快速失压。

    3、轮胎爆胎原因分析

    轮胎结构上的固有弱点、轮胎制造缺陷、使用维护不当、外力撞击、气候因素等都可能造成车辆轮胎爆胎。

    (1)轮胎结构固有的弱点

    车辆轮胎的带束层边缘、胎体帘线边缘、胎唇边缘等部位是两种性能差异很大的材料的交叉边界,在受力变形的情况下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局部变形、生热。往复变形一段时间后,轮胎局部温度可高达250℃以上,这将导致材料的结合性能劣化并由此引发分离、熔断等缺陷。轮胎过热使胎面或帘布层脱层,并使胎面沟槽及胎肩龟裂、帘线断裂、胎肩部位快速磨耗,而不规则磨损会造成轮胎滚动阻力增加。胎圈与轮辋之间的异常摩擦是引起胎圈损伤或者轮胎与轮辋脱离而发生爆胎的最大隐患。

    (2)轮胎制造缺陷

    轮胎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气泡、杂质等。这些缺陷在轮胎动态运行中都会成为应力集中点。随着缺陷的发展,会因为胎腔气体的高压渗透作用而形成空腔,并导致层间剥离,在外观上表现为脱层、鼓泡,即使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这些缺陷也会使轮胎发生爆胎。

    (3)使用维护不当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超载,当车辆超载行驶时,轮胎承受的负荷、形变增大,胎体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加,胎面与路面的接触面增大,相对滑移加剧,磨损加快,特别是胎侧弯曲变形会引起胎肩磨耗、胎温升高、轮胎帘布层脱落;二是高速行驶,随着车辆行驶速度增加,轮胎寿命不断降低,当行驶速度达到70km/h时,轮胎寿命下降30%左右,车速过快会使轮胎与地面形成不规则的磨损,胎面易出现剥离现象,同时会加速轮胎劣化过程,造成胎圈损伤或轮胎与轮辋脱离,胎面中心快速磨耗;三是轮胎欠压或过压,轮胎气压过低,车轮的下沉量增大,轮胎径向变形量增大,胎面与地面摩擦增加,滚动阻力上升,胎体的内应力也随之上升,造成胎体温度急剧升高,胎面橡胶变软,老化速度加快,引起胎体局部脱层和胎面磨损加剧。

    (4)外力撞击

    当轮胎受较强外力撞击时,容易产生外伤甚至爆胎。一是轮胎高速碾过道路上的石块、螺钉、玻璃等尖锐异物时,可能会划伤胎体,轮胎也可能会产生脱层缺陷,导致轮胎强度降低,进而导致爆胎;二是轮胎直接撞击路面上的固定物或坠车等,也会因胎体内应力的瞬间集中而发生爆胎。

    (5)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轮胎使用的重要外在因素,特别是气温的高低,对于爆胎有着直接影响。夏季气温较高,太阳直射下路面温度可高达60℃~70℃,轮胎长时间接触高温路面,热量聚集加剧,容易诱发爆胎。据统计,每年炎热的夏季(6月~8月)爆胎事故高发,占全年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6)其他因素

    诸如车轮不平衡、车轮定位不准、不同速度级别的轮胎混用、轮胎结构选用不当等因素,也会引起车辆爆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