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光环褪去 市场该怎样走向成熟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8时16分07秒

    慧聪涂料原料网讯:在于环氧乙烷,这个曾经市场上的紧俏商品、利润明星,如今正经历着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阵痛期,其下游深加工行业也面临着同质化恶性竞争的风险。尽管环氧乙烷及深加工产业光环渐褪,但其所散发的吸引力却仍然巨大。环氧乙烷及深加工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这条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产业链该如何走向成熟?记者在第三届环氧乙烷及下游产品技术市场研讨会暨全国环氧乙烷及下游产业发展协作组年会期间,进行了采访。

    产能上去了

    价格下来了

    一场专业的环氧乙烷及下游行业的技术市场盛会,吸引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化工、中国兵器、奥克集团、三江集团、德纳国际、烟台万华、佳化化学、金燕化工等业内大佬和200余名参会者,这说明环氧乙烷及深加工产业足够诱人。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来参会,也没想到大家的热情这么高。”南京一家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对记者说,“大概因为这是目前乙烯下游产业里,为数不多赚钱的产业链。”

    商品环氧乙烷,一直被称为化工市场的长青树,价格从2002年开始突破1万元/吨,持续了近10年的高利润。

    据了解,环氧乙烷是乙烯的下游产品,与乙烯具有强烈的共生性。乙烯资源的稀缺,一直是制约环氧乙烷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内乙烯工业门槛较高,拿不到乙烯资源,也就谈不上涉足环氧乙烷项目。2006年前,环氧乙烷生产基本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手中,产能不大、价格高企,曾长期是市场上的紧俏货。

    不过,近年随着乙烯原料多元化的逐步实现,这一瓶颈渐渐被打破,更多的生产主体得以进入环氧乙烷生产领域,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2014年已达45.3%。

    “前几年这个产业的利润太高了,最高时达每吨8000多元。企业都是有逐利性的,很多企业开始投资上项目。”全国环氧乙烷及其下游产业发展协作组理事长顾其昌对记者说。

    顾其昌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内商品环氧乙烷产能高速增长,2005年我国商品环氧乙烷总量仅37万吨,但2013年产能已达243.9吨,当年新增产能63万吨。2014年,商品环氧乙烷又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新增产能151万吨,年底时总产能将达394.9万吨。

    受产能急速扩张的影响,环氧乙烷高价位的格局也被逐步打破,商品环氧乙烷的利润由最高每吨8000元跌落至1000元上下。行业普遍认为,环氧乙烷作为风险等级较高的产品,目前已算是低利润,合理的利润水平应在2000元左右,也是行业可以接受的区间。

    当然,业内专家也普遍认为,目前国内环氧乙烷下游产品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够,很多产品有待开发并工业化生产。环氧乙烷价格的理性回归,为环氧乙烷向下游深加工发展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短期存过剩

    前景仍看好

    产能上去了,过剩的阴云随之而来。

    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商品环氧乙烷产量是产能的82%;而2013年,产量只有产能的77.8%,出现了明显过剩。在这种形势下,环氧乙烷及下游产业未来发展前景是否乐观,业内出现了不同声音。

    “现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个产业已经一塌糊涂,产品卖不掉、价格上不去;另一种则仍然看好未来市场。我认为长期看好,但关键在于未来两三年困难期,企业能否挺得过去。”顾其昌说。

    “进来的企业太多了,这个行业做烂了。”深圳一家企业负责人的叹息,代表了很多悲观企业的看法。

    与此同时,表达乐观态度的企业更多。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奥克集团董事长朱建民对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环氧乙烷当前的产能过剩只是阶段性过剩。他表示,产品供需不可能总是保持平衡,过去环氧乙烷供不应求,于是大家都来投资建项目,当这些产能短期集中释放时,又出现供过于求,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现象。

    “中国市场是积极的,跨国公司走遍世界市场,得出的结论是未来50%以上的化学品市场在中国。但我们中国企业‘身在此山中’,总是有些看不清市场。”朱建民说。

    从美国特地赶来参会的美国科学设计公司高级经理麦克对中国市场十分看好。他告诉记者,环氧乙烷的过剩是短暂的,因为中国的新增产能这几年投产比较多,但从长远看,其下游应用市场前景向好。

    “环氧乙烷的下游应用主要是日化品,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形成和这一部分人消费水平的提升,应用市场毫无疑问是向好的。”麦克对记者说。

    更为重要的是,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重视环氧乙烷及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乙烯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记者了解到,环氧乙烷产业链是乙烯下游第二大产业链,国内乙烯总量的27%用于生产环氧乙烷。朱建民告诉记者,环氧乙烷向下游精深加工,可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化工新材料,发展环氧乙烷及深加工产业,能够将乙烯产业结构向附加值更高的方向调整,是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据记者了解,今年上半年,中石化首次开始对外销售30万吨乙烯。朱建民分析认为,这说明央企开始重视环氧乙烷产业链的发展,也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资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企乙烯资源向外提供、甲醇制烯烃带来机遇、国际乙烯资源丰富,这3方面都将为环氧乙烷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应用有潜力

    研发需加劲

    制约环氧乙烷产业的瓶颈被乙烯工业大发展打破,下游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制约也随之打破。

    “现在环氧乙烷只要想买就能买到,而不像以前很困难才能拿到,价格也平稳多了。”中石化华东销售公司经理朱陶说。在他看来,环氧乙烷资源丰富、价格趋于合理,下游深加工产业将迎来大发展。

    记者了解到,过去几年,环氧乙烷下游产品产量增加,进口产品量已由最高时期的90余万吨下降为10余万吨,很多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进口。

    下游利用开发也日益加强,许多企业纷纷开发下游产品,如奥克集团开发了聚羟酸减水剂、太阳能电池用晶硅切割液;扬巴公司建成投产了乙二醇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乙醇胺装置;德纳化工建成年产10万吨乙二醇丁醚项目及配套年产6万吨环氧乙烷项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