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塑料网讯:一所大学的普通实验室能否攻克塑料再生行业面临的最大技术挑战?
香港教育学院从事化学研究的周卓辉副教授希望如此。
他的研究是为了攻克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处理700万香港人每年产生的6百万吨固体废物。
据香港环境局统计,香港居民2011年的每日人均生活垃圾量达到1.36公斤,远高于首尔的0.95公斤和东京的0.77公斤。
按照目前的废物生成速度,位于新界的三座填埋场预计在本十年底将填满。
香港总面积只有区区1014平方公里,比纽约市区还要小,可谓寸土寸金。
周卓辉的研究侧重于"分裂"或分解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
他说:"我们可以把PS、PVC、PE和PP还原为有机燃料。"
分裂聚合物需要加热和加压-- "高温分解",有时还要用到催化剂。问题在于要产生高温和高压,一直以来给再生行业这样的成本敏感型行业带来了困扰。
周卓辉说:"这对我来说着实是个很大的难题。如何开发出一种催化剂,与惰性聚合物发生反应。"
周卓辉称他开发的催化剂,只需不到十分钟就能裂解聚合物。这种催化剂可在低压和低温下发挥作用,可节能高达95%。
他说:"我开发的催化剂更干净,作用更快。" 他的博士后研究是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特拉斯堡大学的Jean Marie Lehn指导下完成的。
完全裂解构成塑料的复杂链和环可能需要20分钟至1小时不等。这样处理废塑料,就不必增加填埋场负担,但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是一种温室气体。
周卓辉拒绝透露具体细节,他已经在香港、欧盟、美国和中国提交了专利申请。虽然他撰写过数十篇科研文章,但还未发布其最新研究的结果。
他很乐意地带领记者参观了自己的实验室。
周卓辉截至目前的实验仅限于一公斤的消费后包装样本,例如身体喷雾和洗碗精瓶。
他的研究毫无疑问尚在进行中。
周卓辉说:"我仍在解决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例如,我是否能控制催化反应,从而控制碳氢化合物的长度?"
在产出方面,他仍不确定他的PVC裂解方法—一种布满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复杂分子链 – 是否会产生剧毒的氯气或氢氯酸。他目前在测试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致癌颗粒物的排放。
他坦言说,该研究还未开始最困难的部分,即将其技术扩大应用,以处理香港人每天扔掉的1100吨塑料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