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尿素产销面临的严峻形势,将带来尿素行业新一轮‘洗牌‘,一批高耗低效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金融危机使供过于求形势加剧,尿素市场淡季更‘淡‘
尿素的主要下游市场在农业,包括出口在内。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特点,通常每年的9月~12月是尿素市场的淡季。为保护农业用户利益,减少尿素市场的价格波动,国家在取消对化肥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前几年通过资金扶持,鼓励化肥流通企业和一些骨干生产企业进行尿素淡储,国内一些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也借鉴这种模式,积极试行与主要流通企业联合储备,共担风险,互赢互利。去年,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的推动下,一些经销商通过淡储尿素获取的利润高达300元/吨以上。
化肥市场这种‘淡季不淡,旺季大涨‘的现象极大地刺激了化肥产能的扩张。据国家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尿素产量为4600万吨,2007年提高到5500万吨,2008年估计约为6000万吨,这个增长速度远大于国内尿素需求年均5%的增长速度,也意味着今年将有600万吨的尿素过剩。而11 月中旬至今,国际尿素(小颗粒)离岸价围绕250美元/吨波动,折合人民币约1700元/吨,使得国内的尿素产品在降低出口税的条件下也不再具有出口的价格优势,无法通过出口来平衡国内市场供需。
[1] [2] 下一页
【我要评论】
【大 中 小】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