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中国经济最大问题是什么?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08分48秒

钮文新: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数字高低,也不是预期好坏,而是“愚昧”。

    慧聪涂料网讯: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不是数字高低,也不是预期好坏,而是“愚昧”,是太多的经济主管官员和经济学家机械、教条地“把课本当圣经”,无视事实,无视经验,更不懂得正确的逻辑推导所必须的“条件判断”,甚至已经有人依据“正确的条件判断”推导出“正确的结论”,但由于结论与书本不符,最后否定正确结论,归依书本。

    这是科学发展观吗?这是科学旗帜下的愚昧。真正懂得科学的人,必须具备起码的科学精神,懂得依据现实条件重新推导正确的结论,并坚信“逻辑正确”的重要性。

    但我们这些年却坚信“眼见为实”,总是调研结论与书本判断大相径庭之时,才来个政策180度大转弯,然后再用书本理论毁掉转弯后的政策。这难道不是“折腾”?难道不是“愚昧”?难道还要继续?

    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会上,他特别强调: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要增强预见性”的问题。为什么要强调“预见性”?

    这说明,中国政府各部门过去对宏观经济走势的“预见性”非常低劣,这是总理在表达不满。但为什么预见性如此之差?

    笔者认为,关键是部门主要负责人对经济形势缺乏独立的研究、客观的判断,毫无主见,面对新变化用书本解释不通就说什么“复杂”、“不确定”,这不是应付差事吗?请问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什么时候简单过?什么时候确定过?

    必须意识到:“愚昧”已经使中国经济深陷恶性循环,至今无法自拔,而且大量消耗了财政资源,消耗国力。之所以说是“消耗”,是因为每一次财政投入,都被错误的货币政策“对冲”,并使财政消耗无疾而终,甚至变成外国人口袋中的收益。

    国际金融“热钱”来中国套取利差和汇差,中国不是把他们引向实业投资,而是把他们关进“池子”,结果是20多万亿的资金闲置,而每年为其白白支付400到600亿元的利息。

    同时,如果人民币每年升值5%,那将意味着,中国16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购买力的损失,变成了“热钱”收益,这笔钱相当于1万多亿元的人民币。

    这不算什么,更大的损失我们无从计算。紧缩的货币政策紧不掉政府项目,结果是什么?在总量(一定)控制的前提下,积极财政政策和紧缩货币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民间经济越发虚弱,中国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越弱化,越需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此恶性循环。

    到头来,本土民营资本大量外逃,带走了他们在中国30年赚到的财富,使中国经济更加虚弱。这部分外逃资本到底带走了多少财富?到底给中国减少了多少就业和消费?

    人们看不到统计数据,也不可能有统计数据,但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的一轮资本外逃却是事实,是让人想到便不寒而栗的事实。

    这还不算,还有更大损失。即在用紧缩货币政策应对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事实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财富缩水,收入相对下降。

    这笔钱哪去了?在笔者看,这笔钱就是外国人逼迫中国经济政策走向错误,然后通过这些错误的政策洗劫了中国老百姓。

    他们大量印钞,让金融强势发挥最大效能,从大宗商品的涨跌中直接赚取收益。但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国的实体经济必然是资源价格被动的接受者。

    企业被动接受了价格,必须向后端传导,就算市场需求再小,也必须传导,否则亏损。结果是什么?国际金融资本的收益,通过一系列地传导,转嫁给了中国老百姓。这是多大的损失?无可估量。

    所以笔者一直在强调: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资源价格与国际水平日益接轨之后,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根本与本土货币政策无关,再紧缩物价一样上涨。

    更残酷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严厉地压制了股市,中国老百姓财富相应缩水;紧缩的货币政策,严厉地压制了内需,压制了企业生产,使得老百姓收入增加无门。工资性收入增长无门,财产性收入增长无路,这等于彻底切断了老百姓对抗成本上升的路径。

    周小川两会时已经透彻地揭示了中国M2达到100亿元的数据问题,但他们还要拿出来“炒”,为什么?难道是在帮助美国人逼迫人民币升值不成?

    这样做的结果实际非常坏,它实际是在绑架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迫使中国收紧货币,从而达到推高人民币币值的目的。这不是自掘坟墓?这种事,过去屡次发生,现在还在发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