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国内白银市场概况分析

   2020-07-18 聪慧网sxxjymy1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8日 09时24分01秒

    国内白银市场

    1、白银的生产和供应

    我国白银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蓬勃发展,白银产量分别从1949年的5吨增加到2009年的10348吨,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黄金白银生产国,第二大白银消费国(2009年我国白银消费量接近5000吨)。在多年来国际白银价格一路单边向上、铅锌铜产量大幅增长和白银市场开放等因素激励下,2000年来我国白银产量持续增加。

    2000年之前,我国白银实行统购统销的管理制度,2000年1月1日白银市场完全放开,允许白银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直接见面。白银市场的开放大大提高了其活跃程度,加上整个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白银生产发展迅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5-2010年我国白银产量年均递增17.8%,2010年为11617吨,比2009年增长12.8%。国内白银产量主要集中于铅、铜冶炼企业,其中以原生铅冶炼企业所占比重最大。由于国内白银市场是从2000年开放,前期中国人民银行对白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对白银的管制导致市场上白银存量有限,因此基于资源限制再生白银回收量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严格,三废中的白银逐步被回收;另外随着近些年来沿海部分省份大量进口电子垃圾,废旧电器中的有价稀有金属回收量在增加。

    与铅锌铜的生产地区相对应,我国白银生产主要集中于湖南、河南、云南和江西等地区,主要生产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铅和铜生产者。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公布的资料,我国最大的白银生产企业主要有河南豫光金铅(600531,股吧)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鑫达银业股份公司、湖南西河企业集团(西河铅业)、江西铜业(600362,股吧)集团公司、云南铜业(000878,股吧)(集团)有限公司、湖南郴州金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浙江宏达金属冶炼有限公司、江西龙天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和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等等。

    2、国内白银的消费

2010年国内白银消费结构

2010年国内白银消费结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白银有良好的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质,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延展性和最好的导电、导热性能,除了传统的珠宝首饰银币证章行业每年一定的白银外,白银在工业领域广泛用于电气、电子工业、感光材料和宇航工业等中。如银合金用于制造电子计算机、电话、电视机、电冰箱、雷达等电器的各种接触器触头;导电银浆用于太阳能光伏电池,白银也可用于生产银锌电池和胶卷胶片;银与其他贵金属(锇除外)联合用于制作微电子工业用的贵金属浆料,广泛用于电子元件的组装和封装;此外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卫星、火箭等军工行业上的导线大部分用白银制作等等。白银虽然应用的领域很多,不过应用总体上分散,单件产品耗银量都比较低;另外,由于白银是贵金属,其价格长期来一直位于高位,在很多产品中替代产品的研发一直在跟进。

2001-2010年国内白银消费变化图

2001-2010年国内白银消费变化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010年国内白银消费保持稳步增长。电子电气、银基合金及焊料、感光材料、白银首饰及其器件和政府铸币等仍是我国白银最主要消费领域;由于商业银行推出白银个人投资业务,2009年年底以来国内白银投资出现爆炸性增长。2010年中国白银消费结构大致如下:电子电气37%、电工合金焊料23%、银质工艺品首饰银币17%、银币银条及其证章14%、感光材料4%、其它方面5%。

    2010年中国白银消费恢复快于全球白银消费,增长7.5%。其中电子电气工业增长迅速,用银量达到1743吨,增长7.5%。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生产光电子器件1170亿只,增长49.1%;电子元件21772亿只,增长30.1%;其中射频元器件26.9亿只,增长19%;印制电路板18777万平方米,增长18%。2010年中国白银消费中另一项增长较大的行业是银币银条等实物投资产品。主要原因是国内白银投资产品单一,导致投资银条等产品的需求激增。

    随着白银工业的发展和成熟,国内发展深加工产品的热情逐步提高。白银的深加工主要是精细化工产品如硝酸银、氧化银、超细银粉、片状银粉、氰化银钾、各类银浆、各种银盐感光材料和各种银基复合金属材料等,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感光工业、电子和信息产业、电镀、化工以及抗菌等行业。由于数码技术的进步,白银最传统的工业应用—感光材料中白银的消费在全球趋势是逐年减少的,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电子电器工业的飞速发展,白银产品深加工开发逐步呈现四大热点:电子电气工业、焊料合金(银基合金)、纳米银和银系抗菌材料等。

    3、白银的进出口贸易

2001-2010年中国白银产量和银锭出口对比图

2001-2010年中国白银产量和银锭出口对比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白银市场开放前,国家对白银的进出口管理十分严格,白银的进出口量每年都不超过100吨,1999年前基本没有白银的出口。白银市场开放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1999年11月发布了外经贸管发第702号《白银出口管理暂行办法》,对白银出口实行出口配额管理制。配额管理的品种涉及白银的有银粉、未锻造银及银的半制成品。此后相继出台了《白银国营贸易出口企业资格标准》,每年公布《白银国营贸易出口企业名单》。我国白银以铅锌铜副产为主,生产成本较低,在国际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白银出口国之一。中国主要出口白银初级产品如银锭,进口原料和白银加工产品如银精矿、银粉等。

    我国白银出口配额逐年递增,2000年为200吨,2010年已达5100吨,增长25.5倍。2001年-2009年,银锭(未锻造银)出口量增长了2.96倍,由1199吨增长到2009年的3554吨,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白银供应国之一。我国白银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银锭,而像电子工业所需的银粉等高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呈逐年增长之势,2001年进口50吨,2004年为159吨,2009年达到1412吨。

    受白银国内外价格倒挂影响,2010年国内白银(未锻造银)出口不畅,白银出口大幅下滑。2010年国内白银行业进出口贸易一个标准性事件就是从净出口逆转为净进口,银锭(未锻造银)2010出口较2009年大幅下降2132吨是造成进出口出现逆转的根本原因。2010年中国白银成净进口国,净进口白银量达到2230吨。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中国出口银锭(未锻造银)1422吨,较2009年下降60.00%;不过由于同期国内铅锌铜冶炼产能的扩建,国内冶炼行业原料短缺加剧,当年进口银精矿19.14万吨,同比大增206.30%;进口银粉基本维持稳定,当年进口1395吨,同比下降1.20%;进口银粉主要来源于德国、日本、台湾等地,国内太阳能等新兴产业对银粉银浆需求强劲,国内产品由由于研发和生产产品不稳定而不能满足消费企业要求,每年必须大量进口。

    表7:2001-2010年中国白银产品进出口情况(单位:吨)

主要白银进出口产品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未锻造银(银锭)

147

1199

201

2022

262

2892

278

3520

350

4125

银粉

50

25

56

6

100

25

159

-

306

1

半制成银
(实物量、非金属含量)

118

1

147

186

176

49

240

58

686

160

主要白银进出口产品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未锻造银(银锭)

687

4478

521

4484

941

4043

738

3554

590

1422

银粉

776

7

979

7

1511

18

1412

65

1395

16

半制成银
(实物量、非金属含量)

2164

227

4241

183

3709

124

3480

109

3174

138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