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推进山、水、气、城联动治理 生态颜值扮靓绿色小康路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1时33分56秒

    慧聪水工业网 重庆,屹立于西南大地的山水之城,群山拱卫、大江回环。巍巍长江穿城而过,滋养着一脉勤劳坚韧的山城人民,浩浩嘉陵江逶迤蜿蜒,勾勒出巴渝大地山川形胜。空中俯瞰重庆,江面长桥飞架,岸边芳草盈坡,山与水、江与岸,共同托举起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蓝天白云、清水绿岸,一同描绘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多彩画卷。

    在重庆,随着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带来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愈发强烈、凸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曲”,取代了“不顾一切求发展”“要发展不要环境”的“老调”,成为山城人民奔小康道路上的“主旋律”。

    治山

    山与人互惠,人与山共生

    到红岩景区瞻仰革命先烈,去磁器口古镇“打卡”拍照,来到重庆市的外地游客,都免不了“拜访”歌乐山这座红色“圣地”。然而,歌乐山与嘉陵江之间的狭长地带本就是重庆市主城沙坪坝区的核心区域,人口密集、空间有限,再加上熙熙攘攘的游客,让歌乐山片区的交通常常处于饱和状态。同时,沿线一些老旧居民区私搭乱建、物业管理缺失、污水管网配套不足,给很多游客留下了脏乱差的印象。

绿色宝石歌乐山刘建秋/摄

绿色宝石歌乐山  刘建秋/摄

    住在歌乐山下的张程丽如今退休在家。本想过清静日子的她,却常常被车辆鸣笛声吵得心神不宁,“去红岩景区就这一条路,坡又陡,路又窄,车一堵就是一大串。马路上堵车,老百姓堵心。”张程丽直言道。

    山下如此,山上也好不到哪去。上世纪80年代起,歌乐山上聚集了大量小家具厂、小食品厂,这些企业多数规模小、工艺落后,相当一部分是“散乱污”企业。

    出行不便、环境不行、体验不好,旧城之困让歌乐山这座革命圣地、城市“肺叶”不堪重负,整治势在必行。

    紧随着重庆市开展城市山体保护提升的步伐,2019年6月,沙坪坝区着手实施歌乐山片区品质提升工程,为“顽疾”缠身的歌乐山动起了“手术”:

    弯急坡陡、只有六七米宽的凌云路,改造后成了一条宽达22米的平缓道路;住在厂房和老旧宿舍楼里的沙坪坝区第三建筑公司的200多户职工拿到了危房拆迁补偿款,搬进了新房。

    黑车、黑导游在巡查整治中被取缔,13万平方米违法建筑被一一拆除,与之相对应的,是新增加的350多个停车位、新规划的60.8公里登山步道,和新启动的5A景区创建……歌乐山红岩景区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破旧立新的同时,“增绿转型”同样大刀阔斧。秉着“歌乐山不再发展工业”的理念,沙坪坝区按照“关闭一批、规范一批、外迁一批”的原则,对山上近1700家中小企业分类处置,依法关闭“散乱污”企业912家。同时,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植树造林1.3万亩,治理矿坑50公顷,新建污水管网27.26公里。

    经过一番“亮红增绿”的转变,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全新的歌乐山。

    自打家门口不再拥堵,张程丽没事就喜欢上山转转,“绿化很漂亮,登山步道也很方便,没成想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我从小认识的歌乐山就大变样了。”一年前还在抱怨的她,如今却丝毫不吝赞美之词。

    在“治山行动”中受益的,还有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是重庆主城的重要生态屏障,有“主城后花园”之称。曾经,这里侵占破坏生态问题较为突出,2018年,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相关媒体反映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问题、“绿盾”行动发现问题、自然资源部交办问题等基础上,相关区县全面自查,共认定违法违规问题340个。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整改333个,正在推进整改7个,整改成效显著。

缙云山生态修复让“绿肺”复苏万难/摄

缙云山生态修复让“绿肺”复苏  万难/摄

    60多岁的李星华居住在缙云山后山大屋基,他的房子是这一带最大的违法建筑。老人倔强,说他的房子是违建,他就用“村里那么多人搞违建,要拆全拆喽!”怼回去。不过,李老汉倒也不是顽石一块,经过反复做工作和宣讲政策,最终,思想“转过弯”来的他不仅将自家房子全部拆掉,还动员亲戚拆除违建700多平方米。如今,缙云村的最大违建已变身为赏心悦目的园林小品,成了游人登山途中休憩的场所。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北碚区重点对缙云山及附近区域的违章建筑、广告店招、工业企业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北碚区“两违”整治办负责人介绍说,盘山公路不少农家乐也进行了“美容”,统一补栽了绿色植物,让景观得到升级改造。

    老屋拆迁后,李星华和老伴揣着生态移民补偿款,搬到了城里女儿买的楼房里。得益于政府安置缙云山生态移民的政策,如今他担任了缙云山森林防火员,每天开着小车进山巡视,到月底还能拿3000元工资,晚年生活富足而充实。

    治水

    “建治管改”唱主角,临江河上演“变形记”

    沿河而居,是农耕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生存之道。然而,曾几何时,居住在临江河沿岸的人们却饱尝了河水污染带来的苦果。

    临江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永川区境内,全长100公里,流经永川城区及13个镇街,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是滋养了永川人祖祖辈辈的母亲河。

永川临江河全面整治迈出加速度谢智强/摄

永川临江河全面整治迈出加速度  谢智强/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沿岸产业加快发展和人口不断集聚,加之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滞后等原因,造成临江河流域水质由清变浊,特别是城区5条河道污染严重,成为黑臭水体,水质严重不达标。

    “往上数个三五十年,这河水还能用来淘米洗菜呢,现在连靠它灌溉庄稼都指望不上喽。”几年前,如果问起临江河的水质,回答的人往往会露出一脸苦相。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为了不让沿河而居的人们再与污染的河水为伴,近年来,永川区围绕“建治改管”做文章,深度治理临江河水环境,扎实推进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上演了一出临江河“变形记”。

    为了让临江河水环境质量彻底改善,永川区投入了“压箱底”的人力物力,做足了“绣花”般的细巧功夫。

    三年来,永川区投资8亿元,新建成城区和乡镇污水管网近268公里,并对对城区地下704公里长的一二三级地下管网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排查,我们发现地下管网破裂、渗漏、堵塞、雨污混接等问题突出,其中老城区尤为严重,70%的管网都有问题。另外,不少污水处理厂(站)工艺落后,排放严重超标。”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工程负责人卢勇介绍。

    查清“病因”后,永川区对症下药,启动了污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厂(站)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并着手对河道进行清淤,栽植水生植物。“目前,城区已新建污水管网51公里,修复原有管网417公里,乡镇也新建二三级管网233公里。此外,还新建污水处理厂29座,提标改造30座。”卢勇说,通过补齐短板,“污水收得进、流得走,污水处理厂处理得了”的目标已基本实现。

    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永川治理临江河水环境问题的又一举措。

    从2018年起,永川区在全市率先实施流域镇街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明确镇街共同实施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坚持“水质变差、上补下,水质变好、下补上”。辖区内的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等3条河流,都建立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每月对66个镇街交界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并对28个街镇责任单位进行考核,每个断面单月补偿金额最高达5万元。实施此项机制17个月以来,共兑现补偿金652.5万元。

    事实证明,这番治水的功夫没有白费。临江河茨坝市级考核断面数据显示,从2017年的劣Ⅴ类,到2018年的Ⅴ类,再到2019年的Ⅳ类,临江河水质逐年提升,某些月份甚至能够达到Ⅲ类。“河水清了,污染少了,步道修好了,河边也种上花花草草了。”如今,再问起临江河,这些祖祖辈辈沿河而居的人们,脸上又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2019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比例为97.6%,优于年度目标7.1个百分点,在2019年“水十条”评估排名中位居全国前列。今年1月~6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的比例为95.2%,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治气

    “重庆蓝”是怎样炼成的

    如今,重庆人朋友圈里都有晒不够的“重庆蓝”。“老工业城市”的旧称谓如暮霭夕照,隐没在新经济新业态催生下,朝阳产业崛起的光辉中,随之一同淡去的,还有记忆中工厂林立、浓雾笼罩的往日景象。

绿色掩映大礼堂牛强/摄

绿色掩映大礼堂  牛强/摄

    近年来,除了细节上做足“四控两增”的精细活儿,重庆市把蓝天保卫战的“战线”往更高层面和更纵深处推进,优化调整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结构,做到了既治标、又治本。

    “氮氧化物均从120毫克/立方米降到了50毫克/立方米以下”7月7日上午,重庆陆军特色医学中心锅炉房的在线监控装置显示,氮氧化物排放量稳定达标。这标志着这一燃气锅炉低氮改造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

    “去年年底,我们对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内的3台燃气锅炉进行了专业评估,采用了烟气外循环技术实施低氮改造。”重庆智得热工工业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官洪介绍,比起更换低氮锅炉和燃烧机,这项技术能够节省约50%的改造成本,又能在确保改造效果的前提下最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

    近年来,为了给蓝天“减负”,重庆市共完成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91台、淘汰和整治燃煤锅炉452台。此外,还完成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治理616家、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19台802千瓦、餐饮业油烟治理9000余家。

    作为唯一坐落在平行岭上的特大城市,重庆还有一个不太被人熟知的名字——“鹰飞之城”,在这座城市的上空,每年都上演着猛禽迁徙的史诗大剧。“7年来,我们共记录迁徙猛禽30余种,其中有众多较为罕见的大型珍稀濒危猛禽。”重庆观鸟会会长危骞介绍说。

    “鹰飞长空”的景象之所以能够再现,和大气环境的改善不无关系。这些年来,重庆市大力开展防风固沙绿化工程,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仅2019年就建设“两江四岸”滨河生态防护绿化带2400亩,新建立体绿化50万平方米,完成216万平方米裸露地绿化或覆盖;抽检机动车22.3万辆,查处超标车和冒黑烟车3.3万辆,遥感监测机动车尾气8.3万辆。

    2019年,重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316天,为“优”的天数首次突破100天。今年1月~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9天,同比增加8天。

    蓝天白云是拍摄鸟类最好的“背景板”。以前,每逢天清气爽、云飞雾散,摄影爱好者冯老师就会背上相机出门,生怕错过了难得的好天气。“如今这样的天气每每皆是,出去拍照再也不用挑日子了。”冯老师笑着说。

    治城

    污染不再现,城市变公园

    碧津公园的碧津湖和与之毗邻的双龙湖,对于渝北老城区居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渝北区多城中湖,老城区的市民也颇以此为傲。然而,近年来由于水质浑浊、视觉感观差的问题,这些湖库渐渐“失宠”了。

生态渝北碧津公园魏文均/摄

生态渝北碧津公园  魏文均/摄

    可最近,有细心的市民发现,这几座湖库的湖水又变清澈了,而且还能看到不少褐色的小生物在水底游动,难道它们和湖水变清有什么联系吗?

    找专业人士打听过才知道,原来,这种小虫学名叫“食藻虫”,它能够通过摄食藻类和有机颗粒让水更清澈,湖底的水草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让微生物安家。这样一套生态自净系统建立起来之后,双龙湖的水质得到了大幅改善。

    当地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经过生态修复,湖水中的主要指标,如总磷、溶解氧、氨氮,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指标能优于Ⅲ类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自2018年初完成治理以来,如今的碧津湖、双龙湖已实现可视度4米以内水体清澈见底,生态系统基本稳定,目前水质主要富营养指标已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且每日能自净湖水体量8%的生活污水,不清淤、不换水、后期维护成本较低。不仅老百姓更乐意往湖边跑了,还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相关机构前来参观学习,碧津湖和双龙湖成为了渝北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景观明信片。

    亲水是人类的天性,按理说,就设在江边上的北碚区滨江路怎么看都是个好去处。可几年前,这一带聚集了七八十个违章搭建的简易棚子,几十家无证经营的烧烤、夜啤酒、茶庄、江湖菜在所谓的“夜市”里野蛮生长,烂菜叶子和厨余垃圾丢了满地,厨余垃圾和餐饮废水得不到任何处理。就这样,好好的江岸被弄得脏兮兮、油腻腻、臭烘烘,人们掩鼻疾走还来不及,哪有心情观赏江景。

    2017年3月31日,北碚区启动滨江路乱搭乱建整治,经过四个多月的劝离、搬迁,到同年8月3日,违章建筑和建筑垃圾被清理一空,效果立竿见影——江边一带的水质很快得到了恢复。同年6月,北碚区着手进行滨江休闲带建设,充分保护和利用河、滩、谷等生态要素,构建绿色滨江休闲慢生活空间。旧房改造、滨江带状公园、滨江休闲公园、人行步梯等工程同时上马,一段时间后,外出多年的北碚人回到老城区后惊喜地发现:车来车往的马路摇身一变成了彩色步道和骑行车道,烂坝子成了休闲公园和广场,房屋旧貌换新颜,一条以南京路正码头为核心、全长约4.5公里的滨江休闲带,让老城区不仅跟上了发展,也留住了乡愁。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保护好了绿水青山,全面小康就有了保障,绿色发展就有了土壤。2019年,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5.0%和19.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16.0%、7.9%、10.3%和7.8%……一个个数据,既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留下的足迹,又是对“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最好注解。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