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产业投资火热 中国芯何时赢得话语权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1时39分19秒

    在LED行业投资火热背后,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事实,国内LED企业在外延片、芯片等关键的上游环节缺乏话语权。

    这个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企业拿走,国内企业一开始就滑入了产业链中下游加工的轨道,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并且和许多“中国制造”类似,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利润将会越来越薄。“微利制造是个硬伤,这个行业最后也不例外。”高工LED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小飞博士说。

    从全球LED产业布局来看,美、日、欧盟的大企业,如Cree、日亚、Lumileds、欧司朗(Osram)等掌握着LED上游衬底材料、芯片、外延片的核心技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企业紧随其后,依靠技术积累和规模化成为LED生产基地,中国大陆目前还只是这个新兴产业的积极跟进者。

    从国内的LED产业布局来看,我国LED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半导体照明总产值近700亿元,其中芯片产值19亿元,封装185亿元,应用产品产值450亿元,芯片、封装和应用产值之比为1:9:22。虽然目前LED行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增加,如2009年仅深圳的LED产值就达到200多亿元,但我国LED整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企业向行业上游布局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

    来自中国照明协会的数据显示,在LED产业链中,外延片和芯片占70%的利润,而LED封装和应用则只占30%左右的利润。目前外延片生产仍完全控制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没有一家能够实现外延片的量产。芯片方面,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小功率中低端领域,在大功率高端领域还存在技术、量产、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为实现向上游产业链拓展的愿望,一些地方政府推出优惠政策,引进国外主导厂商建立生产基地。如南海引进美国旭明公司投资外延片生产,惠州引进美国Cree公司建芯片厂。

    在需求快速增长的LED背光源液晶电视领域,仍是国外企业攫取了大部分利润。据LED资深专家、留美博士钟群介绍,用LED背光源代替原来的CCFL(冷阴极灯管)背光源,成本变化不大,但售出的液晶电视价格却翻倍,因此以韩国三星为代表的企业非常热衷于推广LED背光源液晶电视。问题是,用于液晶电视背光源的LED芯片对发光效率要求很高,目前国内企业生产的中功率芯片在技术上达不到要求,在产品可靠性方面得不到下游液晶电视厂家的信任,国内LED芯片厂家难以分享利润。

    瑞丰光电总经理龚伟斌证实了上述说法,在液晶电视背光源这块,公司没有采用国产芯片,一是技术达不到要求,二是国内芯片厂的生产规模也跟不上,国产芯片要用于液晶电视背光源还需要时间。但他乐观地表示,现在投产做芯片的国内企业很多,估计两年后,会有企业做出能用的芯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