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在全国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00分58秒

    慧聪供热采暖网   铜川市去年被列为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积极落实中省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全市清洁取暖工作初显成效。近期,财政部陕西监管局受财政部委托成立考核组,对铜川市2019年度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进行绩效评价,总体得分93.27份,评价等级为优秀,为完成三年试点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铜川是历史上有名的“煤城”,过去冬季取暖污染物排放高达大气污染总量的三分之一,冬季清洁取暖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在被列为全国第三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推进试点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晰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工作开展,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全力配合、协同作战。组织专家团队编制完成了《铜川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效果可持续的方针,着力推进“四大体系”和“三大工程”建设,并通过创建清洁取暖示范区、示范镇和示范村以及全市学校试点先行,率先垂范,开创清洁取暖试点工作大格局。二是规范管理程序,建立规章制度。在落实中省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先后印发了《铜川市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明确了管理职责,提高了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确保工作推进有章可循;完善散煤治理体系,全面规划清洁能源改造;制定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先后制定了《铜川市冬季清洁取暖补贴试行办法》等,不断完善规范化管理和奖补政策,有效确保试点任务的顺利完成;完善既有建筑技术支撑体系,为全市开展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日常管理。组织承办了全市清洁取暖项目推介及技术交流会,全国85家清洁取暖企业进行了现场展览展示,为铜川市优选清洁取暖装备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定期召开工作专题会、推进会,研究、讨论、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作用,组织成员单位和有关专家对备选项目进行论证、调研,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积极探索创新,建立长效机制。立足铜川市市情,根据居民可承受能力和改造效果可持续原则,不断创新,全面探索建立清洁取暖长效机制。依托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防治“一市一策”跟踪研究成果,根据区域特点、居民消费能力选择差异化的清洁取暖技术路线;按照“一区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和一校一策”方案精准推进,通过重点奖补供给侧,着力提高清洁取暖供应能力和发挥企业在市场的主体作用,降低清洁取暖一次成本和运行成本;财政兜底,对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清洁取暖用户补贴政策,给予4802户扶贫搬迁群众、扶贫工厂和农业企业进行清洁取暖支持;打造洁净煤生产基地,建立清洁取暖完整产业链,形成了较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为服务铜川、服务渭北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完善既有建筑能效提升技术支撑体系,为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提供管理和技术依据;针对在采暖季大气污染问题突出、位于大气污染传输通道、雾霾治理任务重和治理措施有特色的区、镇和村,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先行、压实主体责任的原则,采取整区、整镇和整村推进策略,创建清洁取暖示范区、示范镇和示范村,选择王益区,印台街道办等5个镇(街道办)和阿堵寨村、兴市村等24个村开展集中连片示范,引领其他地区清洁取暖改造工作顺利开展。

    在被列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后的第一个采暖季,通过项目实施,铜川市2019至2020采暖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10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优于国考指标8.3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4天,同比减少2天,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秋冬季空气质量指标任务。2019年度铜川市获优良天数共266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列关中五市二位。(

    易招通是慧聪重磅推出的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招商难,推广成本高的难题的服务。慧聪暖通与舒适家居行业集合1万+上游企业、12万+暖通与舒适家居、建材家装类经销商的资源和优势,通过30余个专业买家经理,从品牌传播、招商专享、营销升级、会员定制四个维度整合资源,帮助企业招商项目低成本、高效率地覆盖经销商渠道和服务终端,创建桥梁,轻松招商。填写下表报名,足不出户,安心招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