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你真的敢说你懂录音吗?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6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24分18秒

音响灯光

     慧聪音响灯光网报道   

  在我们听着音乐时,有时候会想到,在音乐背后是怎么产生的?除了歌曲本身的创作,还有如何把这些音乐收录下来成为一张专辑。接下来也将会介绍让音乐成形与传播不可或缺的步骤—录音工程,这次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录音吧。

  录音,顾名思义就是把声音录下来;声音是一种振动的声波,将声音转为仿真讯号的方式记录下来,就叫录音。录音大致上可分成「现场收音」及「分轨收音」;上次提到声音档案的分辨率质量,我们以RAW和JPEG两种档案来做比喻,那录音工作就像如何记录这些影像一样。

  

  如果我们在阳明山拍一张双人合照的照片,那就是「现场收音」;或者,我们是先拍一张风景照,再分别去拍两个人的独照,最后在PHOTOSHOP中合成一张像真的一起在阳明山上的照片,那就是「分轨收音」。

  

  当然,照片最终也只是一张平面的照片,就算照得再有立体感、后制得像真的一样,他还是平面的图像,声音其实也是一样。

  所谓的立体音「STEREO」,是一种框骗听觉、在耳道内听到来字四面八方的声音的技术。他是运用两个以上的声道,让音乐听起来产生立体感,并且更能加悦耳。 一种处理方式是,现场利用多点收音,利用每一个收音麦克风产生的相位差来达到立体空间的听觉。就像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运用这些镜头,就能让视觉变得立体。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分轨录音中以人工的方式制造强弱、位置等,虚拟出立体感,因为乐器的收音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非常精确的调整与编辑。就像后制相片时,我们可以选择影子的位置、强弱、光线等让相片的立体感更突出。

  美国一间公司在1957年将立体声概念引进了唱片领域后,单声道mono从此开始走入历史,在现在几乎已经是全面性的采用2.0以上的立体声为主了。(上图为双声道声波图,分成左右耳声道)

  这边我们另外提到一个词:高传真(High fidelity),也就是音响发烧友在说的hi-fi。

  Hi-fi指的是可以高度的重现「忠于原件的复件」的载体,当我们听到一张唱片在自己的播放器播放时,他已经是「复件」,而不是在演奏当下的「原档」了,而唱片是否可以高度的还原与再现原档现场的音质与气氛,就得仰赖Hi-fi的载体们。在这之前,唱片本身的录音就成了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要使用Hi-fi的录音,通常必须要是现场录音,录音要素包括了场地的空间感、以及表演者的情绪与诠释等等,这点在古典乐的录音上就会显得重要。

  当然这个程度有没有必要,见人见智。这得端看人对于音乐的定义与要求度,就像上一篇我们在音源格式中所讲到的,不是只有高解析或是临场演出的音乐才叫音乐;而音乐也有包含现场演出的情绪,也并非是一张唱片中的音乐就能把演出的价值都能收纳在其中。

  录音之后的讯号,可分为「模拟讯号」,与「数字讯号」两种,就像你拍了照之后,影像是存在底片上还是记忆卡里的分别;像底片一样的模拟讯号,就是传统的磁带录音带、黑胶、密纹唱片等;而数字则是CD光盘、记忆卡与硬盘等。

  在理论上,拥有时间上连续性的模拟讯号,在分辨率上会驱近于无限大;而与其相对的数字讯号,则是拥有独立分层的特性。虽然模拟讯号有较佳的分辨率,但是他常会受到需求以外的噪声所影响,反而产生失真的状况,而一但失真后,基本上不可能被还原,因为他一开始就是长那样子了,因此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如果说模拟讯号是有强大的时间连续性数据,那数字讯号就是将模拟讯号,以离散时间采样的结果,没有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只有在该采样的时间点存有意义。

  就像相机的底片,所反映的美丽影像会和人眼看到的差不多;但是数字相机使用的颜色分层采样,会让使用者在后制上更容易去做调整与编辑。

  收音的过程,其实还是收取声音的模拟讯号,但是收录之后会透过采样的动作,将其转换成数字运算,这样的过程,称之为「量化」。当今以PCM采样法为主流的标准格式。

  

  PCM模拟讯号数字化法,全名叫「脉冲编码调变」,是将一段讯号的强度依等距分成数段,通常使用二进制法进行量化;如上图,正弦波在每段固定时间(红色x轴刻度)内被取一次样,选定波长在y轴上的位置。这样产生的离散输入讯号替代物,有利编码成数字数据来做操纵。这也是当今音乐CD的标准格式,CD的标准规格是 PCM 44.1K/16bit,意思就是在1秒之内,对声音作44100次的取样,而每次取样用二进制的16位去记录;一秒内取样次数越多、使用的记录位越高,也表示质量会越好,相对的档案容量也会越大,正常来说,PCM 44.1K/16bit每一分钟的容量就可能达到10MB。

  当然PCM只是一种在红皮书上记录的标准规格,在以前有朋友问到,有关于DSD采样法的录音专辑,他就是另一种号称让音质更好的采样法。

  DSD是共同开发CD的两家厂商:Sony与飞利浦共同开发的专利,他是以高于PCM的64倍、即一秒达到2822400次的采样,藉此达到消除量化误差的手段,美国的知名独立唱片品牌:特丽国际「TELARC」,对许多音响发烧友来说可能不陌生,他们出的唱片,是用来做音响测试的常客。以尽可能提供高质量音乐为宗旨的TELARC,在DSD PLAYER尚未问世之前,就已经率先推出了第一张DSD唱片了。

  但是同样的,DSD精细的采样,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信息跟着增加,在陷入音质迷思之前,我们更需要去思考怎样的音乐是「适合」自己的,人的耳朵因为种种不同因素,同样的声波听起来就会有不同的听觉;加上各种不同的人生经验,得到的感受也会不同,你听起来好听的、音质细节高的音乐,在我耳中听起来可能是感触迥异、音质普普而已。除了个人感受外,录音师本身也会有自己的录音风格、专辑考虑等,这也是影响收音与混音的一个要点。

  

  音乐是非常主观的,没有所谓最好的音乐,只有自己的「喜不喜欢」而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