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教育网】仲夏时节,烈日当空,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田仔村村民陈其发和妻子望着3亩茄子地紧皱眉头:即将采摘上市的茄子不知道为什么蔫了。
“打110!”“这事儿打110能解决问题吗?”“能!”
原来,陈其发说的“110”是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设立的“职教富农110”。“电话里不能解决的,老师还会亲自过来指导!”陈其发说明茄子的病害情况后,当天就得到了帮助,挽回了损失。
在海南,富农、助农,扶贫、助学是职业教育的题中之义。从“职教富农110”到“村官班”,从“扶贫巾帼励志班”到“职业初中班”,从田间地头到校园教室……近年来,海南省把职业教育作为“扶贫扶智”的重点民生工程,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以造血式的“职教+”创新机制,让教育扶贫的交响乐回荡在天涯海角。
“职教+励志教育”铺就贫困学子成才路
初中毕业后因贫辍学,打了6年零工,王世姑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份稳定工作。2009年,她赶上了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扶贫巾帼励志班”第一届招生,免费入校学技能,每月还能领生活补贴。
王世姑抓住了这次学习机会,苦练本领。毕业后不久,她成为一家公司的会计主管,还用收入帮家里盖了新房子。
为了让更多像王世姑一样的贫困学子成才,海南省教育厅把“扶贫巾帼励志班”办学经验推广至全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职学校广泛发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组建“扶贫励志班”,为贫困学子减免学费,专人辅导帮扶,增强学生教育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扶贫励志班”办学与企业帮扶相融合。该校与香港强华建教基金签订联办“强华励志班”协议书,就读该班的学生可获得6000元的助学金以及到香港学习的机会。
10多年来,海南各地各校不断创新举措,先后组建起多种模式的“扶贫励志班”,截至目前,海南全省33所中职学校共开设278个“扶贫励志班”。
当前海南各校“扶贫励志班”在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共有一万多人,他们不仅免费读书,在校时还能每年领取3500元生活补助,就读高职可获一万元补贴,就业时还有1500元求职创业补贴。
海南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10年达95%以上,他们当中超过80%来自农村家庭。成千上万的寒门学子通过职业教育走出了贫困阴霾,“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正在更多贫困家庭变成现实。
“职教+助学解困”搭建人才上升“立交桥”
2019年9月,海南14所中职学校迎来了245名特殊的学生。他们是初中还没有毕业的初三年级学生,在原学校里,他们是“学困生”——“困”在学习,也“困”在家庭。
15岁的叶世波是其中之一。几年前,母亲因病去世,全家仅靠着父亲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上有80岁的奶奶,下有念小学的弟弟,刚上初中的叶世波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
叶世波没想到,她的生活很快迎来了转机,“2019年秋季开学时,老师推荐我到海口来念‘职业初中班’,一想到能早点学一门手艺,我马上答应了”。
“职业初中班”为像叶世波这样的九年级学生开设——他们来自贫困家庭,学业成绩也不理想。在“职业初中班”,他们一边学习义务教育课程,一边接受职业教育。
在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职业初中班”,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叶世波掌握了美容美发的基本技能,在老师帮助下逐渐摒弃了很多不良习惯。
“我想成为一名发型师。”未来有了奔头,再加上政府的帮扶,让一家人生活有了着落,叶世波找回了积极向上的状态。
打破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的校际壁垒,让职业教育早一步与学生对接。“职业初中班”在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传授职业技能作用的同时,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这一创新举措为海南多个市县的“学困生”重返校园、掌握技能、帮助家庭脱贫提供了新路径。
此外,2014年以来,海南省还实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及招生试点项目,试行中高职“3+2”连读等改革项目,推动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衔接,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搭建学业上升“立交桥”,全省受益学生达7万余人。
“职教+入乡助农”补足智志双扶“精神钙”
“350只鹅,总共4万多元,一次性收购。”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弓乡奋发村,面对占地7亩的合作社养鹅基地,村支书胡兰妹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村民跟着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的老师学习,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2008年起,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等职业院校开始探索“校村共建”,免费为农民提供职业教育,开设“村官班”助力农民脱贫。
“农民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副校长陈晓明说,“‘村官班’不仅传授养殖、种植技术,还要让村民们学会经营和管理,帮助他们搭上产业致富车。”
不离土不离乡,学习生产两不误。在首批村官班的影响下,海南省多所中职学校陆续在全省范围内开设了400多个“村官班”教学点,累计培养6.3万余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了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挖掘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品牌。
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一方发展,除了中职学校,高职院校自然也不能缺席。
5年前,昌江县石碌镇水头村还是一个典型的黎族贫困山村,村民多以种植水稻、橡胶、瓜菜等农作物为生,经济来源单一,效益不高,且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彼时,水头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2015年7月,水头村成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对象,贫困的面貌从这时开始改变。村民思想滞后,学校就入户调研、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村民转观念;产业发展薄弱,学校就带领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壮大特色农畜养殖业,引进科技企业建产销基地;青少年求学困难,学校专门为入校就读的水头籍学生提供“两免一补”,解除贫困家庭后顾之忧……如今的水头村,脱贫成效明显,村民年均收入增值7000余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职业教育助力脱贫已成为海南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海南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改善,资助体系全面建立,办学质量稳步提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为职业教育注入了强大活力。海南将抓住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扩大教育改革开放,以新举措开创海南职业教育扶贫办学新局面,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海南职业教育扶贫新的更大贡献。”海南省教育厅厅长曹献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