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好价钱 无蟹也枉然!螃蟹都去哪儿了?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2时54分51秒

    【慧聪食品工业网】2016年的河蟹养殖、销售已经结束,很多养殖户的的养殖效益较前几年要差。2016年9月初至11月初的价格行情并不比同期低,但这期间卖蟹的养殖户却出现了大面积亏损,主要原因是河蟹死亡率高,产量低下。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工养殖河蟹的成活率低,平均只有约50%,这是制约河蟹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螃蟹料领域有十多年成功经验的嘉吉公司一直在寻找问题症结和应对方案。

纵有好价钱 无蟹也枉然!螃蟹都去哪儿了?

    很多河蟹养殖户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明明塘里放了很多扣蟹,清塘时一算却没有多少产量。许多养殖户投苗时达到1200只/亩——2000只/亩,而最终的回捕率只有30%——40%!养殖户最大的疑惑是螃蟹都去哪儿了?

    养殖现场调查分析表明,河蟹养殖过程中,死亡率高主要在以下两个时期:一,早春阶段第一、二次蜕壳期间的蜕壳障碍高发导致伤亡,河蟹蜕壳不爽,hold不住,60%以上的河蟹损失发生在此阶段;二,高温期间的池底低氧引发病害或是缺氧死亡,养殖管理不善,饲料质量不高,河蟹体质弱,抗应激能力低,河蟹只能通过死亡给你颜色瞧瞧。

    早春期间,面对河蟹蜕壳不遂导致的高死亡率,该怎么办?

    河蟹的蜕壳是复杂的生理学过程,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离子调节等都参与其中。总的来说,蜕壳受神经分泌腺、器官分泌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物以及光照、水温、饵料和水体中钙镁离子含量等外源因素的影响。其中,蜕皮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水温变化(水温低于15℃,蜕壳即受到抑制,以至停止蜕壳)及幼蟹的抗应激能力是关进影响因素。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蜕壳素供给及能量,营养增强和提高幼蟹抗应激能力。

    1.选择优质幼蟹饲料

    早春时节,倒春寒多发,气候多变。尤其是阴雨天较多时,光照不足、池底水温低,河蟹的蜕壳障碍多发;摄食少,体质虚弱,易发病。同时,河蟹蜕壳期延长,同步性、增重率亦较差。河蟹的采食量低,消化酶的活性弱。因此在选择饲料时,要选择质量高的幼蟹饲料,如嘉吉的“安亿科“与”普瑞纳”品牌的蟹倍壮系列螃蟹料。优质的饲料诱食性好,可消化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平衡,消化能量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河蟹的采食量,并提供足够的氨基酸和能量供应生长和代谢,提高幼蟹体质。同时,蟹倍壮螃蟹料还专门添加蜕壳及抗应激因子和肠道健康添加剂,会提高幼蟹采食量和抗应激能力,专门应对早春期间蜕壳不遂的挑战,预防在此期间由此而带来的河蟹损失。

    2.早开食,提高摄食量

    早开食:水温0℃——5℃,3——5天即可投饵一次;水温5——10℃,2、3天即可投饵一次;水温10℃——15℃,1、2天投饵一次。

    3.提高水位,提高并稳定池塘底部温度

    早春阴天多,日照少,气温变化亦剧烈,进而影响水温,同时对河蟹造成应激。根据测量,阴天情况下,50——60cm深处的水温较0——10cm的高,且日较差小,一般小于0.8℃。笔者建议环沟水位提高至0.6米以上,可有效提高池底水温。

    4.培育肥水,稳定水体

    早春肥水较为困难,务必注意少量多次的原则,3——5天一次,施用少量粉剂肥水产品,多兑水,以便使营养盐悬浮于水体中上层。30——40厘米透明度的肥水比清瘦水体保温好,水温可提高0.5——2℃。

    而高温期间河蟹的死亡率高是回捕率低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针对高温期间的河蟹管理,应该注重溶氧和营养的双“养”管理:

    1.底质管理。作为底栖甲壳动物,蟹池底部的溶氧管理是关键。水草区域底部溶氧常低于2mg/L,溶氧低于1mg/L,河蟹即开始昏迷,因此底部溶氧是重中之重。晴天,微孔增氧可以从晚上7、8点开机至次日清晨7点。气压较低或阴雨天,最好全天开机。

    2.水草管理。水草管理亦是以蟹池底部溶氧为核心。水草过密会阻碍水体流动及上下水层的气体交换,导致底部缺氧发臭、水草腐烂等一系列生态恶化事件,进而导致河蟹死亡。因此,水草管理需注意:割草打沟、及时捞草、雨前排水、雨后解毒。

    3.蓝藻处理。蓝藻发生后,应根据轻重缓急循证施治。局部用药,保守处理,切忌因为用药导致蟹池缺氧的状况发生。

    4.优质河蟹育成料。

    7、8月高温期间热应激,河蟹摄食变弱,免疫力下降是导致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期间选用的饲料应该具有高诱食性,可消化氨基酸平衡,提高河蟹抗应激能力的特性。嘉吉蟹倍壮育成料,关注河蟹的营养需求,针对性添加抗热应激添加剂,提高河蟹的采食量。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