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对安防行业的影响

   2020-08-16 聪慧网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6日 23时15分08秒

    编者按:本文是此前慧聪物联网特约专家顾问-向良璧老师(笔名:乔索),于2008年撰写的文章,现在看来对产业发展仍具有参考价值,为此我们将文章再次发布出来,希望对业界人士有所启示。

    号称全球最  苛刻环保指令之一的欧盟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7月1日起正式强制实施。RoHS明文规定: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产品不得含有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联苯醚(PBDE)等6种有害物质。RoHS指令针对产品生产阶段,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论是自有品牌产品还是OEM,都会受其影响。据估计,执行RoHS企业生产成本大约会增加5-10%。

    有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以出口为主的电子制造商也只有一半达到RoHS要求,业内人士估计,将有1/3的中小家电企业可能因成本高昂放弃欧洲市场。同时,64%的制造商认为实施RoHS后会造成产品价格上升。

    很显然RoHS指令的强制实施对我国出口欧盟的安防产品将产生直接影响,未达标的企业产品出口将被迫停止,否则面临着巨额罚款的威胁。已达标的企业虽然可能增加生产的成本,但其销量有可能增加,欧盟安防市场将重新洗牌。据了解,除欧盟RoHS指令外,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制订类似环保指令。其他发达国家的安防市场也将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国信息产业部联合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于今年2月28日发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并将于2007年3月1日生效。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电子信息产品是指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的电子雷达产品、电子通信产品、广播电视产品、计算机产品、家用电子产品、电子测量仪器产品、电子专用产品、电子元器件产品、电子应用产品、电子材料产品等产品及其配件。毫无疑问,安防产品是包括在内的。

    据一位业内专家透露,约有1/3的国内中小企业原本选择回避RoHS,而准备专攻国内市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颁布彻底打消了他们的侥幸心理。而明年3月1日的最后期限也留下了最后8个月的时间给他们做准备。

    中国的管理办法和欧盟的RoHS指令相同之处有四个方面:都是法律规范性文件;主要目的都是为实现电子电器类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禁止使用和减量化);都涉及贸易活动(货物贸易);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是一样的,都是六种: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

    据了解,中国的管理办法中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采取了“两步走”方式。第一步,在管理办法生效之日起,仅仅要求进入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以自我声明的方式披露相关的环保信息;第二步,对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或达到限量标准的要求,然后要经过强制认证(3C认证)才可以进入市场;而欧盟的RoHS指令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也采取“自我声明”的方式,但欧盟的要求是“一步到位”,“自我声明”的前提是要你做到有毒有害物质的达标。

    管理办法采用了“目录管理”模式。只有进入“目录”的产品才会被进行3C认证,在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时,没有进入“目录”的产品并不需要进行3C认证。由于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企业将会有较多的时间做好相关的准备。

    据悉,目前已经立项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行业标准有8个:其中有《电子信息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识及要求》、《无铅焊料的化学成分》和4个无铅焊料的材料标准。

    目前国内的安防产品的元器件和加工辅料还是有不少含有上述6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一台CRT显示器大约含有1Kg铅,电子元器件焊接所大量使用焊料的成分之一就是铅。因为铅具有熔点低、牢固度高、抗氧化能力强、成本低等种种优势,所以多年以来被普遍使用。虽然以前有害元素都在标准范围内,但是现在为了环境和大众的健康,欧洲标准全部取消和更新了这些工艺技术做到了无铅设计,而在中国这一步也势在必行。虽然国内实施的第一步有可能仅以自我声明的方式披露相关的环保信息,这也将影响产品的销路与企业的形象,如果很快进入第二步实施阶段,那将使一部分安防企业措手不及。

    由于欧盟RoHS指令2006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的消息早在2003年2月13日就被欧盟正式公布,在国内设厂的国外和台湾安防公司较早地开始采取措施,有较多出口的国内安防厂商也有所准备,但大多数国内安防厂商尚未采取任何措施。RoHS指令的强制实施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的日期日益临近,无论从保护环境与人民身体健康,还是企业的今后持续发展来讲,国内的安防企业还是尽早未雨绸缪,虽然大部分安防企业目前还只考虑在国内销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