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 特斯拉仰仗钴酸锂小电池提供的强悍动力,以及硅谷赋予的互联网科技光环而一骑绝尘,这厢比亚迪的磷酸铁锂虽然更为安全和实惠,却找不到为比亚迪秦和E6们提供发声的通道。
制造业的巨擘们,无不纷纷在健硕的肌肉外面穿上互联网服务的外衣,以看似妥协的姿态,向未来的科技市场渗透。
诸如中兴和比亚迪,身居国产通信和新能源汽车两个领域的制造大佬地位,如今已经开始在未来的物联网、车联网领域层层布局和推进。
8月26日,比亚迪“唐战番邦”活动在中兴通讯深圳总部开幕,中兴AXON天机将和比亚迪唐创造智能科技领域的新未来,实现智能控制时代手机终端与新能源汽车的智慧连接。
中兴牵手比亚迪 是为布局物联网?
硬汉“服软”
中兴通讯和比亚迪的相似之处在于,同样是地处广东的民族制造企业,也都是具备全球化发展格局的国际型企业,但同时也是在制造产业由被动的供应角色向主动的服务角色转换大潮中,步伐较为缓慢的。
特斯拉仰仗钴酸锂小电池提供的强悍动力,以及硅谷赋予的互联网科技光环而一骑绝尘,这厢比亚迪的磷酸铁锂虽然更为安全和实惠,却找不到为比亚迪秦和E6们提供发声的通道。
如今上汽、北汽纷纷携手阿里巴巴和乐视,搭载上互联网汽车的快车,而比亚迪依然在工匠角色上盘桓。比亚迪2015年半年度报告指出,该企业今年上半年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的收入约为177.29亿元,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约59.76亿元,同比增长约1.2倍,占本集团总收入的比例增至18.92%。
虽然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理念普及,以及底层市场的渗透上做得相当扎实,但是互联网终端产业的成熟,带来的是整个数字虚拟服务的爆发,强烈的输出需求下,有智能设计和系统加持过的汽车显然更为吃香。
比亚迪结盟中兴通讯,正是要借助后者在智能终端覆盖、车联网技术等资源,拥抱柔性的互联网基因。
据悉,为提升智能操控性能,彰显比亚迪唐这一移动平台的智能化体验,用户可以借助安装了比亚迪APP的中兴AXON天机,体验遥控智能开锁、远程启动车内空调及远程驾驶、智能语音导航等高智能化应用。此外,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还可能在更多的前沿技术上进行互补。
6月份有报道称,中兴通讯等企业数年前已着手研发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并已与国内车企和公交公司开展合作,而比亚迪在公交市场同样有广泛涉足,双方如果能把握住未来智能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相比于如今梭镖林立的车联网平台来说,无疑具备更强的话语权。
中兴的物联网布局
7月初,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终端CEO曾学忠就曾在全球分析师大会上提出,中兴将在SMART+战略指导下,坚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生态创新,将智能产品拓展到汽车产业等诸多领域,使得汽车驾驶体验更智能、更安全、更环保。
曾学忠介绍称,中兴终端将以用户为中心,不再仅仅局限于运营商、硬件供应商和内容供应商等传统合作伙伴,还将与家电、汽车、医院、政企等其他行业品牌等进行跨行业合作,以传统服务与创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释放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一切可能。
今年年初,中兴与中移动的即时通讯计划浮出水面,在这份有管道推动的通信革新蓝图下,中兴凭借底层的通信系统和终端技术支持,在智慧客厅中的统筹角色非常明显。
曾学忠认为,未来手机将成为万物互联的核心,在未来的生活中,家庭、汽车、智能汽车、智能硬件等让每个人至少拥有5个联网智能设备。
目前,中兴在物联网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而与比亚迪的合作也是在车联网领域的再进一城。
比亚迪唐是比亚迪新能源系列汽车中的高端品牌,以科技为核心有诸多智能体验,产品以及产品背后的市场都能为移动技术提供比较理想的试验场。中兴以自身的终端技术,推进智能手机与新能源汽车的连接,使得“移动互联、智能操控”的想象被不断实现、刷新和改变。
物联网时代拼得是软硬平衡
物联网早已成为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标配战略。
前不久,微信开放八大智能硬件接入规范,实际上还是去年7月份接入智能硬件的战略延伸,以微信和QQ等平台,接入智能硬件是腾讯在物联网领域的角逐资本;而阿里则通过云服务和众筹平台,大肆招揽开发者,这拼的是数据;百度以人工智能为技术权杖,抢夺各种交互入口,这凭的得技术。
而再看小米、乐视、360,虽然没有BAT三巨头的水电煤资本,但同样在用户、内容输出、附加服务上分量十足。
物联网的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优势,但物联网是一个要求从底层通信设施、到终端设备接入、再到云端数据处理全面兼顾的项目,只取其中一个环节,在早期的角逐中都难免左右难顾。
中兴是一家云管端全部涉及的企业,而在曾学忠看来,物联网的“引爆点”则是通信技术,也就是说,带宽为终端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广阔空间。
今年8月11日,中兴推出了业界第一款车载4G模块,从手机和移动宽带延伸而来的M2M模块,广泛应用到了短距离通信(WiFi、蓝牙、ZigBee)所难以覆盖到的移动支付、电力、车载、安防监控等新兴领域。
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智慧城市投资将达8000亿元,这其中中兴通讯作为布局准5G技术最为积极的厂商之一,又拥有大量先进无线技术储备及世界最多物联网专利,有望率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