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发现:出奇制胜

   2020-08-17 聪慧网sxxjymy11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17日 11时14分19秒

    【慧聪制药工业网】在紫金山随机捕捉到的一只螳螂肠道内,即发现31个聚酮化合物、5类新骨架、7个新化合物,你相信吗?新药发现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合成、活性筛选与构效关系,再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优化与综合评价,顺利进入临床前与Ⅰ期临床试验,最终研制成人体可以使用的上市药物。

    “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探讨天然药物成分的系统学意义,不仅可能在生物学某些基础研究领域获得有意思的发现,而且对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也具有指导价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教授在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上如是说。

    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支撑

    目前,对于生物学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如火如荼。

    据悉,中山大学天然产物研究组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南海海洋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系统研究了南海几十种珊瑚、海绵等海洋生物的化学成分,获得了数百个新化合物,发表论文300多篇。中山大学蓝文健教授认为,海洋生物有丰富的共附生微生物,它们是活性物质的丰富来源,甚至能够产生与寄主生物具有相同结构或者相同功能的化合物。

    无独有偶,暨南大学的江仁望教授目前正在致力于用生态学方法从海藻中寻找药物先导物,而他使用的秘密“武器”就是海藻寄生虫——轮虫。通过轮虫吞食活性评价,来快速完成活性筛选。江仁望表示:“海洋是一个对抗性非常强的世界,海洋生物会产生更多化合物和对抗性、抑制性的物质,这也是近年来众多天然药化工作者以海洋生物为研究方向的重要原因。”

    “昆虫共生菌也是微生物新种的重要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张应烙指出,另一类具有对抗性强特点的是昆虫共生菌,这也是新型药物分子的重要来源之一。据悉,张应烙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大刀螳螂、棉蝗、负蝗等次生代谢产物研究,发现了多种新化合物。其中,仅在紫金山随机捕捉到的一只螳螂的肠道内,即发现31个聚酮化合物、5类新骨架、7个新化合物。

    利用地域特色选择样本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需要开拓新思路,这取决于我们是否可以在解决基础学科理论问题上有所作为。”魏孝义认为,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发展遇到了更多挑战:天然药物在新药发现上的重要性在降低;对传统药物的认可度在降低;天然药物化学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获得重要发现的机会在降低。

    魏孝义的研究课题也主要针对岭南特有药用植物,包括华南龙胆、山香圆、盒果藤和苏铁蕨等,通过对已知的活性生物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找出该植物抗炎、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

    “暨南大学药学院主要依据岭南的地域优势,对区域的道地中草药进行活性成分研究。”暨南大学药学院叶文才教授表示,他们近年来先后对岭南特产植物大戟科白饭树属3种植物——叶萩、白饭树及聚花白饭树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100余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包括7类具新颖骨架结构的一叶萩型生物碱类成分,特别是首次发现了一叶萩型生物碱的三聚体及四聚体。

    沈阳药科大学李宁教授则通过新疆特有药用植物中醌还原酶诱导剂的快速发现和物质基础研究,期望获得更高效的癌症化学预防手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