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音响系统调音

   2020-08-25 聪慧网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8月25日 16时39分06秒

  HIFI音响系统怎么调音?最主要的,调音技术不能坐而言,必须起而行才能体会当中的细微变化。有些东西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实际上听起来确有不同,这些都必须您亲自实验以后才会感受。我们反对无稽式的调音神话!听说有位LP调音高手,拥有特殊「神功」,口里念念有词,然后对着唱臂唱盘发功灌气,之后唱盘就会特别好听。你相信吗?一般的情况是这样的:调音高手与一群拥簇者到某位音响家中,当他放个小道具,或发动神功后,立刻会获得一致的赞赏。在一旁的主人也许什么都听不出来,可是那么多人竖起大拇指叫好,自己的耳朵怎么能输他们?好吧,满心狐疑的主人也跟着赞美起来,而且讲得还要夸张一些,证明我比大家更会听。音响圈本来就很小,话一传开,这位高手就越来越「高」,功夫就越来越「神」了。

  事实上调音并不神秘,也没有什么神话,很多事物都是经验法则与反复尝试的结果,分析到最后也都能找出一些解释。举个例来说,YBA老板Yves-Bernard AndrN是个著名的调音高手,他不但在空间动手,机器里面更是处处玄机,有人把他形容成魔术师,但背后YBA却是有坚实科技基础的。YBA有一部很便宜的CD唱盘,他不讳言那是购买成品来改造的,与其它YBA器材一样,具有非常飘逸轻松的声音特色。我有机会拿原机与YBA CD唱盘互相比较,结果大吃一惊,线路板部分居然完全没有更动,那他到底改了哪里?仔细研究才发现,YBA只换了他特制的电源线,然后在传动部分容易震动的关键点贴上几块特殊胶而已,结果声音就完全不同了,这才是令人佩服的改机高手!神秘吗?其实也没有,这种胶是法国用在高科技军事器材上的特殊材料,YBA又在一所军事院校担任兼课教授,他把好的东西用在对的地方而已。又有一次YBA带着三块一样的布到刘顾问家中示范,其中一块擦拭CD后声音整个饱满丰厚起来;一块擦了以后声音变得尖锐毛躁;最后一块擦拭后又回复原状。神话吗?确有其事,只不过YBA所用的布也经过一些特殊材料处理,所以对声音有好有坏,不明究里的依样画葫芦,到最后就成了神话。

  再一方面,调音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刘总编曾提出「摆位八法」,针对不同情况建议采用不同的喇叭摆位。而「刘氏好声歌」则是累积多年经验归纳的通则,空间只要这样处理过通常就不会太离谱。刘仁阳的调声密技同样是二十多年来换过许多喇叭,试过许多器材,几度改建空间后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里面没有丝毫神秘可言,每个方式或每件道具背后可能都有惨痛的代价,例如绿布,刘顾问多年来陆续买布的钱花了几十万,终于找到对声音有帮助的品牌;又如木箱,大大小小试用过的丢了好几卡车,终于确定对付一般空间驻波最有效的尺寸。这么一来,所提出的数据就相当有参考价值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算我们把绿布的品牌,木箱的尺寸告诉你,最后还是要您自己动手才有效。

  经过这样调整后,出来的声音有没有保证呢?在个人的观念里,如果连自己家里的音响都弄不好听,实在没有资格站出来说:我是调音高手!野人献曝,贻笑大方而已。刘先生大概是全世界使用Infinity IRS-V与Genesis I喇叭而空间最小的音响迷,每一次有外国音响厂商来台湾,这间十坪不到的聆听室是兵家必到之地,观摩朝拜兼而有之。根据我从侧面听到一些人的反应,像是前Audio Alchemy老板Mark Schifter、Audio Research老板William Johnson等,都竖起大拇指盛赞这里的声音「超级」。Stereophile前技术主编Robert Harley也曾到这里接受洗礼,回去因而改写他们的器材推荐榜。至于有些设计者第一次听到这么大规模的声音表现,因而噤声不语者就不谈了。总之,刘仁阳调整的音响可列入世界顶尖发烧友之林,他在小房间中摆大喇叭的经验恰是本地许多音响迷碰到的问题,希望大家可以从中获得益处。

  调声基本守则一:要买对器材

  Hi-End不等于Hi-Price,这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利用调整的技巧让器材实力发挥出来,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极致表现,这就是Hi-End!不过利用一套三万元的器材努力调整,或许可以得到三十万元设备的表现,但最终与三百万元器材细心整治后所得到的表现相比,仍会有一段距离。就像March小车可以跑一百五十公里时速,Benz大车也能做到,但前者已尽了全力,后者才刚开始呢。这种差距是器材的天限,无法强求,所以调声第一项守则就是:要买对器材!

  什么样的器材才是「对」的?不一定要贵,也不一定要大,例如BBC LS 3/5A就是历久不衰的好喇叭,很适合刚入门的音响迷使用。多看(媒体报导、前辈玩家的搭配)、多听(听现场音乐,听不同的器材、不同的空间效果)仍是买音响的不贰法门。还要记住,买音响也需要「戒急用忍」,不要贪图便宜、崇拜名牌,更忌讳一次上街通通购足的方式。找朋友协助搭配,找有信誉的音响店推荐,都是方式之一,不过最后仍得用自己的耳朵判断。买对了器材,调整起来事半功倍;买错了器材,大罗神仙都不容易救起来。

  调声基本守则二:以真实乐器为标准

  要怎么知道是不是买对了器材?问得好,只要听听看,它们播出来的声音像不像真实乐器就行了。或者我们还可以分两方面来讲,第一部分是器材本身,第二部分是调整认知。音响跟时装一样,也有流行趋势,只是没那么招摇明显罢了。

  在TAS的H.P.把喇叭往前拉以前,多数人听音响喇叭都是靠墙的,当然不知道音场与立体的三度空间感是怎么回事。在日本人炒作直热式三极管以前,多数人都已经忘掉了这种老掉牙的东西,所以也不知道它特殊甜美的韵味。当今音响界流行的大趋势是透明与高分辨率。为了剖析更多细节,所以数字器材往高位方向走,扩大机注重速度,喇叭则加强了高音。高音增加之后,就算低音不变,人耳的听觉平衡度仍会觉得头重脚轻。最怕的是高音多了低音又少了,偏偏许多Hi-End器材都往这个方向走,这种声音乍听非常Hi-Fi,却是不够自然真实。

  第二部分的调整认知,更需要以真实乐器作标准。我们不敢讲说仿真现场演出,因为音响与真实音乐之间永远无法划上等号,音迷可以做到的,是让小提琴听起来像小提琴,法国号听起来像法国号。说得容易,要实行却是很难。小提琴除了基音以外,还有很丰富的泛音,所以需要高频响应良好的器材播起来才会生动。大部分器材都在高音域作文张,延伸有了,下面温暖的共鸣反而不见了,于是音量一大,琴弦立刻变成钢丝,或者音像变得小小一点,完全都不真实。法国号需要很丰盈的中低频辅助,才能把形体感表现出来,事实上是所有铜管乐器都需要很好的中频支撑,才能嘹亮又不刺耳,光辉又有光泽。简单的说,我们认为许多新的器材都有过度强调高音的倾向,调整音响,也可以说是整治高音的技巧。

  调声基本守则三:小心见树不见林

  那么低音就不需要调整啰?当然不是,音域平衡,是让声音好听的主要条件。记得刘总编曾介绍过「频宽等式」理论,有人认为把人耳听觉上下限相乘:20x20000=400000,就得到舒适的音域平衡。例如一对喇叭的低音只能到40Hz,那么高音到10KHz就够了;低音只能到80Hz,高音甚至有5KHz就可以了,汽车音响就是很好的例子。换句话说,越往高音域发展,也需要有越丰富的低频相称,听起来才会悦耳;如果低音域贫弱,宁可让高音暗一点,听起来反而更舒服。针对全世界著名好声音乐厅所作研究显示,它们的频率响应分布相当类似:从65Hz-125Hz频段的比值是1,而125Hz以上直到5KHz的比值是1.25。如果以曲线图表示,低音域与高音域是缓降下滑的,广大的中音域是平顺的。这么说来,频率响应成一条直线的器材并不一定好听。

  我们不要太多的高音,当然也不要太多的低音,平衡点的取舍除了牵涉个人口味外,还是要以真实乐器为标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