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源自在二年多前写的一个贴子叫“音响购买的十要十不要”,算是个人的一个看法和心得,给广大的选择音响的朋友一些建议。一不小心,写成了十五要和十五不要。因此一直想精减成十个呢,嘿嘿。
另一方面,与时皆进仍然是必要的。不过,音响这个行业,进步速度远比其它电子产品慢。真正革命性的突破,主要是在方便性上而不是音质上。更重要的是,自己对音响、耳机和音箱的认识是一直在进步的。二年半后再回顾,自己应该有一些新的心得体会,所以更新一把,希望能帮到大家。
新音响购买的十要十不要(下)
六、要无源,不要有源
对低价位而言,有源音响无疑是有优势的。首先是成本可以更低,整合功放的有源箱子可以做到更优化成本,而且量大后有源利润也可以做低点也能挣到钱。更关键是,有像声技MC12、13、14这样高品质的有源音箱的存在,在低价位却能让人能非常舒服的欣赏音乐;使用简单,比如声技MC系列,插入电脑就出声,连驱动都不用装;不占空间等。
不过,有源并非只有优点,一旦预算增加,有源的选择面不仅变少,而且性价比也变得很差。有源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体积是个事。有源功放只能放在音箱里面,功率小时还影响不大,功率一旦加大,功放占用的体积就会明显增大;如果音箱内容积不变,那么成本将比功放独立大多了(毕竟是那么厚的板子)。所以,现在中端有源几乎都是用D类功放居多。不过很遗憾,效率高的D类声音上牺牲仍然是很明显的,而其推力也远不如同样功率的AB类,更不要说A类了;
其次,散热是个事。大散热片是大功率功放的标志,而声音好的甲类功放更是需要巨大散热片;有源音箱功放小时安装啥的还没问题,功放大时光散片就是个大事,况且功放除了功率模块需要散热,其它地方也需要(比如变压器)。而音箱内部散热条件极差,还需要大量的吸音棉;这个真就是个事了!
第三,干扰问题:喇叭是磁性的,本身就是干扰源(不信你把手机或显示器放到音箱边上看看会怎样),线圈在里面活动时发出电磁波不会小就是了;而这对功放电路干扰恐怕是很难消除了(尤其是其中弱电部分);
第四,振动问题:把手放在放音乐的音箱上试试就知道了。功放单独放时都要考虑防振动问题,放在音箱里面振动就是个大事情。要求低时无所谓,要求高基本就死了。
第五,术业有专攻问题:只有极少极少数的厂商才能在多个领域都很牛B,就算这样他们也有自己最擅长的。而如果一个厂商音箱也很牛,功放也很牛,那价格也就非常牛!想要这样的牛器材,首先得是壕。不过,咱们不是壕来着。
总体来讲,中高品质有源始终是妥协和低性价比的代表。想要高性价比或不妥协,还是无源吧。当然,无源的一个坏处是搭配问题,找理想的搭配是个相当费精神的事。需要自己去寻找、试听,最终选择。对于喜欢折腾的人来说,这当然是个乐趣。不过,对于不喜欢折腾的人来说,是个大问题。笔者因此也在计划推出两对音箱,同时自己找第三方厂商配套合适的功放,搭配好推荐。解决掉这两个问题。
七、要耳朵收货,不要软文
老烧一般都有一句口头禅“耳朵收货”,意思很简单:自己听过才做数。耳机或相关产品盲阻(不听就买)的人很多,因为体积小,价格也不太贵(相对音响而言),转手出二手啥的也容易,亏得不会多。但音响不一样,出二手亏得很多,出二手相对也不容易(贵价器材,对于便宜的有源,可以忽略)。所以,自己一定要去听一听,毕竟几千万余元(有些甚至更贵)的东西,买回来不合心意真的有时想砸的心都有。
较好的一个办法是找到有自己心宜音响的烧友,到烧友家听到的效果是最有保障的,环境也差不多。合适就拷贝一套,少走很多弯路。路费通常不是事,被网上毒文忽悠买回来想砸的话,那损失远远比路费要多得多。
去音响店呢,较大的一个事是销售员的贴身推销。这种耳边风真别听,很多销售最擅长的事是踩别人再抬高自己。这类话直接打断较好。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些销售大多比你还不懂。那怕是菜鸟,你的耳朵跟别人也是一样的(聋子或老头子除外),好音响一样是会让你舒服和肾上腺素上升的。
另一方面,第三方评测文章真不要太相信。虽然第三方他们的听音经验非常丰富,听音水平也很高。但真的很少有客观的第三方存在的,或者或少跟厂商都有py(不一定收了钱,这个要明白!)。不过,第二方的不靠谱的情况其实也没比第三方好。一方面,水平真的个事;另一方面,很多人根本不允许别人说自己器材的坏话。但是,居然有一很多人相信一方胡吹的那种,也真是让人醉了。
八、要低调货,不要吹货
现实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一分钱一分货。但对音响耳机来讲,不得不说:这是句荒谬无比的P话!当然另一句烧友经常说的话是: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二分货,一块钱三分货。这句稍靠点谱,但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有问题的。
国内音响耳机市场之混乱,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向。各种样子货层出不穷,在某宝上各种样子货、家俱各种忽悠。作为新手碰到的这类货的机会就是100%(别以为你可以例外,没有的事)。
那如何鉴别,有什么选择技巧吗?有,看介绍,吹得越牛,越声称自己“专业做音响几十年”,越吹自己技术牛B自称“调音大师”的,越不能要。真正的好货,往往介绍朴实而简单,倾向于低调,几句话就介绍了。用的什么喇叭、器件,适合于什么音乐,声音有什么特色,内部作工如何。就行了,真正的好产品介绍往往就这样!
自己部门招人也是这样,嘴里各种吹的,招进来做事最差,倒是耍手段打小报告的厉害。真正做事的人,往往都不会怎么吹和标谤。
九、要折腾,不要只折腾器材
音响不是耳机,买来连上线,插上就好听了的。就算耳机系统,也需要搭配和煲机的。音响就更复杂了,除了搭配外。音箱要煲、功放要煲(尤其是胆机)。更关键的是,音响是要发声的,声音是要通过环境才能到你耳朵的(耳机这点好,直接就能到达耳朵)。因此,你最终听到的效果是音响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一款音响,尤其是很多出色的音箱和功放,真的别随随便便说No。声音不好的原因太多了,煲没有煲熟是一方面;摆位是另一方面;环境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音响玩家,刚开始没好声是很寻常(正常)的,先别急着下结论“国产器材就是不行”,找找其它原因先!多多试试摆位,把房间好好整理一下(加点家俱沙发啥的),效果往往会有天差地别。甚至,就是你房间小了,怎么整都不行,跟器材没有毛关系!
器材买了,声音不好折腾摆位环境啥的吧,比升级器材有效得多。不过可惜的是,多数人都摆不脱总是要升级器材的冲动……
十、要音乐,不要音响
音响本应是为音乐服务的。不过现在音响拿来唱K,放电影,玩游戏的用户众多,确实也有不少为此服务的音响,价格便宜量又足。但用这些音响来纯做音乐欣赏,却很容易让人弄坏口味。
为了让人有解析高、HIFI的高大上印象,许多音响都挺拼的(其实耳机也一样,嘿嘿)。喇叭要大,音箱要大。只不过,限于成本,喇叭用的是地摊货,音箱外观漂亮但可能加强根本不足,放出来的低频就是糊成一片。高频延伸要上去,量感要上去。不过高音单元限于成本,柔顺是别想了,再加上高频量大,那叫一个亮。这类箱子也不限于有源了,网上一堆便宜又“hifi”的箱子大致也差不多。初听这类箱子是很刺激的,低频又猛,高频又亮,解析好声音过瘾。可惜是假象,听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拿它们听音乐真的累(不耐听嘛)!加上分频电路和器件都不到位,脱箱感这种事,很多人估计都没有真正体会过,甚至包括一些用中高品质器材的。
好的音响首先中频要好,然后高频要柔顺,低频要有质感和速度。中频好听起来才好听,耐听舒服。高频柔顺,久听不累!低频有质感有速度,听感才宽松轻松舒适无压力。这样的音响一开始可能不一定会给你素质多高的感觉,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素质!高音如何亮,低音如何多,声音如何大,这就是音响而已。牛逼轰轰的人从来素质高不了,文静沉稳才是素质的表现。音响也同样如此!真正好的音响是很文静的,就算声压很大也不会给人吵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