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粉末涂装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粉末涂料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早期采用的都是卧式生产线,但随着经济科技发展,意大利、日本首先推出立式喷涂生产线并开始得到广泛利用。近年来,我国粉末喷涂工艺发展飞快,尤其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粉末喷涂铝型材的市场份额己经超过60%。粉末喷涂大部分设备由国内供应,喷枪主体基本上从国外进口,部分生产线的升降设备、粉末回收装置仍在进口,即关键设备直接进口或来自国内的外企和合企,大部分设备由国内设计制造。由于立式生产线生产的产品涂层均匀、固化效果好、单产数量大、操作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从员少,具有相对的技术和经济优势,我国的新建粉末喷涂生产线有转向大型立式生产线的趋势。
总之粉末喷涂型材市场前景一片光明,而立式喷粉生产线作为其中的主流设备,应该实现其效能的最大化,实现其本身的价值。为此,人员、设备、物料、方法、环境五大基本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显得颇为重要。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主要分享一下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这三方面的经验及成果。
一、人员管理
首先要区别一般工序和重点工序,对于重点工序的人员要特殊对待管理。亚洲铝厂喷粉车间的重点工序即为上架工序和粉房工序,因为这两道工序基本涵盖了喷粉车间主要方面的效能。因此对这两道工序的人员应该加强管理,从而确保整个生产线的运作更加顺畅合理。
首先是人员培训,以上架为例,上架的核心工作内容即为挂料方式,对于普通常见类型的料的挂料要求要形成标准(包括挂料密度、挂料方向以及换色清粉房时空链条距离),统一挂料方式,通过培训,让员工形成意识,规范作业,避免模糊随意性作业。这样可有效减少由于员工失误而导致挂料方式不合理,从而避免停机调整给喷粉带来生产中断和调整工艺来配合不合理挂料方式,以最佳挂料方式进入下一道工序,进而确保粉房用最佳的链速和喷粉工艺来达到效能最大化。
对特殊类型或者特殊要求的型号更要重点培训其挂料方式,例如单装饰面料、深槽位料、暗角位料等。这些特殊类型本身喷粉条件就比较苛刻,上架工序作为喷粉的前一道工序,如有马虎定会造成生产的被动。例如单装饰面料如果挂料不合理可能会使单装饰面侧面对枪或者背枪,如果选择喷粉就会喷成全装饰面,浪费了粉末成本,如果不喷浪费了时间,更浪费了表面处理药剂及电、气等成本;槽角位料挂料方式要求更加严格,槽角位如果不能正面对枪,喷出的料会露底,导致返工,效能更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对特殊类型的料更要加强培训,而且要持续培训,时时提醒员工密切注意这些易发问题,尤其是新员工,对其培训一定要详细、彻底。而粉房工序的人员培训更是关键,培训的内容涉及多方面,枪距、电压、粉量、链速、炉温等,根据不同类别分别制定标准,然后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形式应该包括书面的培训资料,有统一的标准化文件,加上现场的针对性的讲解说明。
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上架和粉房人员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预防同类问题重复出现。对一段时间内有工作失误和犯错的员工要在会议上通报,必要时可作出处罚决定,以对其他员工起到警示作用;对有特殊贡献或平时表现优异的员工应该予以嘉奖,鼓励更多人更好的工作,培养大家积极性。还需要对之后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结构作出说明,对特殊型号和难产型号作出规划和要求,做足准备,使生产顺利进行。最后要有提问环节,提问员工会议中讲到的问题及解决或预防办法,以此来促使员工认真吸收会议精神,确保会议精神地落实。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重点工序上架、粉房实施考核,奖罚分明,这样员工才能有压力和动力,促使其积极对待工作。考核内容应基本包括当天的工艺执行情况、质量情况、膜厚控制、粉房6s、纪律等。由专员负责考核事项,每天给予评分,每月总结。在每月工作总结会议上表扬总评成绩好的员工并给予物质奖励,通报成绩差的员工,必要时可作出物质处罚。这样员工都会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能力,为实现整个车间的效能最大化作出“人”的贡献。
二、设备管理
设备的优良是实现效能最大化的硬件基础,是人员、物料、方法得到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 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一定要及时停机维修,是不允许“带伤作战”的,否则可能引发大的事故。然而设备管理决不仅仅是单纯的哪里坏就修哪里,设备的健康状态是靠平时良好的维护保养来维持的,而不是修出来的。本车间的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基准表以及设备改善。
设备保养计划是对生产设备做的一项整体性的周期活动,是从长远角度出发,为使其能够长期处于优良运行状态,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此项计划中应包括干燥炉、固化炉、链条、回收系统、粉房、表面处理槽、棚架等方方面面的设备的检查、清理、保养。我们车间共有四条生产线,根据不同设备的保养难度和需要实行年度保养计划、月保养计划及每日保养。其中前两者是对设备整体全面而彻底的保养,每日保养是简单的局部清理维护。以固化炉为例,固化炉作为喷粉车间设备的主体,要求其保养务必做到全面、彻底。年度计划中四条生产线的固化炉轮流进行保养,这样一条生产线进行停机保养,其它三条都可以正常生产。计划保养时间为3天,将固化炉各部位拆卸,分别对炉壁、炉顶、炉底、炉口上方电机、燃烧室、循环风机、抽风机、管道等部位单独清理、检查、更换或保养,保养细则按照设备保养基准表进行。此外,由于固化炉需要长期保持清洁,月保养计划中要求对固化炉炉壁、炉顶、炉底进行全面清理,细则按照设备保养基准表。
设备保养基准表是设备保养计划的详细内容及要求,是为使保养计划得到有效具体的实施而制定的。其内容包括所有设备的保养工具、保养方法、具体部位清理步骤及图示、注意事项等。同样以固化炉为例,固化炉保养基准表中内容为:
保养工具:铁铲、钢刷、扫把、压缩空气、吸尘器、润滑油、棉布及备用更换零件。
保养方法:
1.对各部位用铁铲清掉油垢、粉垢等物质;
2. 用钢刷等工具清理剩余附着赃物;
3. 用压缩空气吹掉表面浮灰;
4.用扫把清理地面垃圾;
5.用吸尘器把空气中悬浮粉尘吸净;
6.更换老化设备部位零件;
7.对轴承和转动、活动部位用棉布擦拭干净并涂加润滑油。
其中具体部位清理步骤及图示为单独的标准化文件,也是对具体部位的清理要求及规范(此处不予列出)。
寻求设备改善是为了使设备性能更进一步提高优化,这需要对设备运行的详细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为此我们针对主要设备固化炉制定了《固化炉每日设备运行情况检查表》《每日设备故障跟进表》两项表格文件来具体追踪固化炉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从而为设备改善提供依据。
三、质量控制
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次性成品率的高低,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再优良的设备也难实现高效能生产。质量控制一定要从第一道工序开始严格把关,每道工序严格自检,对不良品不接收不放行,每道工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健康状态下设备的优良生产能力从而确保高质量高效能的生产力。
上架工序作为喷粉车间的第一道工序,其对质量控制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要从坯料上架开始做好坯料检验工作。检验工作不能仅依靠质检员,质检员不可能对全部坯料进行全检,上架的班组长、点数员、打孔员、挂钩员、挂料员都要逐一做好自检。要做好自检工作首先应将表面质量缺陷明确分类:①明显缺陷(拉伤、拉烂、压凹、气泡、穿孔、弯曲、扭拧、铝屑、油渍等),②隐性缺陷(颗粒、毛刺、拉沟等);
其次再明确分工:①明显缺陷:抬料员工在抬料同时要旋转翻看每个装饰面是否有以上明显缺陷,打孔、挂钩及挂料人员同时做第二次检验;② 隐性缺陷: 由组长在上架前进行每框抽查,亲自用手触摸判别;最后解决处理:①发现以上缺陷为少数要先挑选出来,并通知上架组长确认是否可以上架,若难判别找质检协商处理;②若为批量问题要及时停机并通知班组长进行确认处理。
表面处理是第二道工序,要调整好喷淋位置,确保除油、水洗、酸洗和铬化效果,根据表面处理后型材的表面情况调节喷淋流量、槽液浓度等工艺参数。表面处理后的型材表面光滑明亮,利于观察表面缺陷,表面处理工序应同时做好自检,将有表面缺陷的型材及时挑出并通知上架作补报废处理。
对型材表面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粉房工序,是最不能允许出错的。除了按工艺要求操作,还要格外注意细节。例如对新一批次的粉末一定要试颜色,而试颜色这一环节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选板要求、试颜色方式选取(手喷或上机喷)、试颜色要求(膜厚要求、条件要求)、试颜色结果确认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出错,否则可能导致试颜色结果有误,提供错误信息,给生产带来困扰。另外,机手要根据经验及时对型材喷粉后的膜厚进行判断,如果出现吐粉、露底、杂色、桔皮、欠膜等表面缺陷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对出炉后的成品及时进行检测,如颜色、光泽度、膜厚、以及其他性能测试,出现问题立刻分析原因,采取解决措施,不能解决的立即报告班组长。
过了粉房这一关,表面质量基本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到了下架工序只要轻拿轻放,细心操作,就不会再产生质量问题。下架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成品有无碰伤、擦花、露底等不良品并及时挑出,对于批量不合格品及时通知班组长进行改善处理,并标识分类。
结束语:
立式喷粉线的效能最大化,从挖掘人的潜能开始,通过标准化作业培训、绩效考核等方式,促使员工能力的发挥;设备的保障是关键,严格按保养细则执行,保证设备的连续性生产;提高一次性成品率,保证生产链顺畅,产量能到最大化,从这三大方面的有效管理,可以确保立式喷粉生产线效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