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幕墙网】北京的国贸中心、上海的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深圳的京基金融中心、地王大厦……或许你不会想到,这些外观时尚、美轮美奂的玻璃幕墙建筑,可能都是高耗能产品。由于相关立法存在空白,过去20年间,国内玻璃幕墙建筑一直缺乏有效的能耗管理。不过近几年来,降低公共建筑能耗开始为各大城市所重视。
以上海为例,该市自2007年就开始对外公示机关、商场、医院、宾馆等不同建筑的能耗情况;今年9月,上海市政府表示,将全面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并对新建项目强制实行分项计量和改造。同时,近两年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建筑能耗已被提上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
大型建筑成能耗“巨无霸”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在国内城市的街头,玻璃幕墙建筑是非常少见的。随着经济增长提速和大规模建设的到来,商用写字楼和高层住宅在各大城市拔地而起,到2005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幕墙生产国和使用国。
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前会长、建筑专家倪德良见证了过去20多年间上海城市建筑和节能情况的变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建筑节能没有得到相关部门重视,高层建筑的墙体和玻璃往往缺乏保温隔热措施。近十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以玻璃幕墙为例,通过推广节能贴膜、节能窗帘或者更换中空镀膜玻璃,从玻璃中耗散的建筑能耗比一直在降低。
据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统计,目前上海市能耗总量中,建筑能耗占比接近20%,其中玻璃幕墙仍然是能耗大户,从玻璃窗耗散出去的能量占比在25%-50%不等。虽然玻璃幕墙的能耗占比一直在降,但不断增加的建筑仍然在推高能耗总量。
“目前,上海市大型建筑总面积是民用建筑总面积的30%左右,但全年总耗电量达到1200万吨-1300万吨标准煤,远远超过全市居民生活用电量900万吨。”倪德良说,公共建筑用电量从10年前的接近,到现在大幅超过居民生活用电量,已经构成严重的社会能源负担,这在其他城市也不例外。
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业陶瓷中心主任金平实看来,之所以巨资兴建的大型建筑最终成为能耗“巨无霸”,是因为在设计和管理上存在缺陷。“国内建筑大多追求外观,但很少采取绝热、保温的节能措施,很多写字楼白领都知道,自己办公室的中央空调几乎是全年无休运转。从管理角度看,欧洲很多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明确立法要求使用低辐射玻璃(Low-E),并严格控制大型建筑的落地窗和玻璃幕墙面积。”金平实表示。
据湘财证券建材行业研究员黄顺卿介绍,目前我国Low-E镀膜玻璃的普及率是6%,节能玻璃普及率也只有10%左右,相比之下,Low-E在德国普及率高达92%,在奥地利是90%,英国和法国也都在80%以上。
就在我国建筑节能“不赶趟儿”的同时,节能产品有了新的发展。节能玻璃行业在先后经历Low-E玻璃和热反射玻璃两代产品后,将迎来高分子智能节能玻璃的产业化突破,这是目前最具应用前景的新产品。
低价高技术的节能新贵
这是一场以节能为目标的竞赛。
从全世界范围看,日本、法国和美国是智能温控玻璃研究的传统三强,其中又以日本技术最为领先。不过由于金平实的加入,中国在这一领域后来居上,研究推进速度很快。金平实是世界范围内最早从事二氧化钒纳米粉体研究的科学家,曾担任日本内阁总理府技官,主持十多项日本国家级研究课题。
2011年,宽1米、长达1000米的二氧化钒智能贴膜从广东佛塑集团的中试设备上成功下线,一个以温控智能玻璃助力节能环保的时代悄悄来临。此时,距离2010年硅酸盐研究所和佛塑科技开展合作还不到一年,金平实称之为“中国速度”。
之所以冠以“中国”二字,是因为二氧化钒智能贴膜玻璃是真正国产的节能玻璃,在此之前的Low-E玻璃和热反射玻璃,从技术源头看,都是舶来品。
在上海市嘉定区的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这块附有神奇贴膜的节能玻璃。同一个“人工太阳”照射下,没有人工开关,不借助任何人工能量,四面使用贴膜的小屋比相邻小屋温度低8摄氏度左右,但在寒冷季节,同一块贴膜玻璃又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当室内是低温时,贴膜能让可见光和红外线都进入室内,发挥保温作用,当室内温度达到临界温度(如夏季高温)时,高分子贴膜能自动反射红外线、阻挡热量进入室内,只允许可见光透过,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