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通常是打印零件或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能打印出可以拯救生命的东西呢?比如一颗心脏。
显然,我们打印的不是一颗真正的心,而是心脏模型。2015年,卡特彼勒工程师与Jump模拟交易与教育中心的工程师及医生合作,将真实患者的核磁共振和CT扫描的数据转换为可打印文件,采用透明材质及柔性材料制造出了两个3D打印的心脏模型,能够让外科医生准确地识别需要去除的肌肉部分,并在模型上进行手术练习。
很难想象一家重型机械制造商在进行这样的实践。但事实上,在卡特彼勒,3D打印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过去25年,该公司已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了5万个模型,为客户节约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对新技术和前瞻性应用的执着追求和投入,使卡特彼勒在业界与众不同,甚至更酷。
机器内外同步创新
飞速发展的科技正在改变一切,变革性的创新也在各个行业不断涌现。
卡特彼勒正在通过颠覆性的创新帮助客户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中国福建,三明海城建筑公司欣喜地发现,采用装有坡度控制技术的卡特挖掘机,使他们承接的国道路基工程用时缩短了70%-80%,每天还能节约超过千元的燃油费用。在大洋彼岸的北美,客户则通过远程信息处理和有效载重系统,将生产效率和燃油效率分别提高了40%和16%,综合投资回报率超过65%。
过去30多年来,卡特彼勒密切关注信息化潮流,不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卡特设备上。2007年,Cat?(卡特)智讯系统(Cat?ProductLink?)开始出现在一些卡特彼勒的产品上。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十年来,其应用出现了大幅增长。现在,涵盖更多应用的Cat?智能(Cat?Connect)技术与服务已经能够实现整个机队的互联。
不仅着眼于自身设备的突破,卡特彼勒还跨界与数据分析公司Uptake成立了合资公司,并与Redbird公司合作,探索使用无人机在工地上方收集现场数据,并基于云计算的应用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入“智能机器时代”
2016年,卡特彼勒在德国宝马展上向行业公布了前瞻性的“智能机器时代”(TheAgeofSmartIron)数字技术战略,依托创新技术,工程机械内部发动机和零部件之间、设备之间、机队之间具备了“对话”能力,并变得更加智能。
事实上,卡特彼勒“智能机器时代”已经实现了从概念到现实的突破。在全球投入使用的300万台卡特机器和发动机中,50万台已实现互联互通,规模堪称业内之最。
这些智能机器以及相应的智能解决方案,将把信息与数据转化为资产管理效率、生产效率,并带来更高安全保障以及绿色发展,这也将对整个建设行业、产业体系产生广泛影响。卡特彼勒技术解决方案能够为客户提供关键信息,优化运营,解决客户在施工现场面临的难题,其开放的特性也使之适用于其他厂商设备的基本硬件或软件。
目前,卡特彼勒正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并与沿线数十个国家的工程施工商保持着紧密合作,提供更为智能高效的设备。“一带一路”项目的承建者将可以借助卡特彼勒的下一代智能建设技术和互联互通设备,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他们将能够用软件及时捕捉关键绩效及产品健康数据,为现场决策提供指引,利用一流的生产解决方案帮助操作人员更快速、更精确、更简洁地完成物料运送。此外,先进的卡车及有效载重系统将帮助他们提升效率、缩短周期时间,并降低每吨单位成本。
卡特彼勒期待,随着“智能机器时代”的到来,“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项目都能以最酷的中国模式完成建设目标——最低的建设成本、最高的建设效率、最安全与可持续的建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