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水性色漆针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020-10-05 聪慧网sxxjymy9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10月05日 07时49分37秒

    慧聪表面处理网讯:摘要:主要介绍了汽车车身水性色漆在施工过程中产生针孔产生的原因,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汽车;水性色漆;涂装;针孔

汽车水性色漆针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引言

    针孔是涂料在涂装后由于稀释剂急剧的挥发,使漆液来不及补充,而产生针孔状小孔或象皮革毛孔一样的现象。汽车车身在涂装过程中,面漆针孔很难控制,特别是水性色漆和水性中涂漆,由于主要溶剂和稀释剂是水,产生针孔的机会较多。不仅影响漆膜的外观质量,还影响漆膜物理化学性能,那么这种针孔怎么在涂装过程中消除呢?下面笔者就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谈谈水性色漆在施工过程中针孔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针孔产生的因素

    2.1预烘干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水性漆在高温烘烤之前,或水性色漆在喷涂清漆之前,必须进行预烘烤,预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烘干(4~6)分钟,使其水份含量挥发至<10%,如果没有预烘干这道工序,漆膜中90%的水分不能挥发出来,在(140~150)℃高温烘干过程中,漆膜中的大量水分在较短时间挥发出来,水分在挥发过程中,就会冲透漆膜而形成小孔,这种象针大小的孔,是在漆膜固化过程中产生,孔周围的漆随着稀释剂和溶剂的减少无法流动补充,漆膜干燥以后自然形成小孔,这就是针孔的形成过程,所有预烘干温度对漆膜的针孔影响很大,预烘干温度越低,就会产生大量的针孔,破坏漆膜的完整性,如果预烘干温度过高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流平效果较差,会影响漆膜的外观,一般预烘干温度控制在70℃为宜。同样道理,如果预烘干时间短,漆膜中的稀释剂90%的水分不能挥发出来的话,就会产生大量的针孔,一般预烘干时间掌握在5分钟左右。

    2.2漆膜厚度的影响

    车身在喷涂过程中,由于喷涂距离、出漆量、走枪速度的不同或操作技能的问题,对漆膜的厚度影响很大,有的地方较厚,有的地方较薄,漆膜厚的地方溶剂和稀释剂不易挥发出来,在烘干过程中漆膜中的大量水分要冲破漆膜挥发出来,就会产生针孔。

    2.3流平时间的影响

    流平是涂装施工后,及烘干之前漆膜自然流动,然后逐步形成平整、光滑、厚度均匀的漆膜的过程,如果时间较短,漆膜中含有水分的溶剂、稀释剂不能及时挥发出来,烘干过程中就会形成针孔。

    2.4油漆溶剂挥发速度的影响

    油漆溶剂的挥发速度,与溶剂的沸点有直接关系,溶剂的沸点越高,其挥发速度越慢;溶剂的沸点越低,其挥发速度越快。如果在油漆中用沸点低的溶剂稀释后进行喷涂,在工艺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获得的漆膜容易产生针孔。这是因为油漆中稀释剂的挥发速度太快所致。

    2.5湿度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湿度对针孔的影响非常大,施工湿度工艺规定一般在(60~75)%的范围内,如果湿度过大,空气中的水分占据了大部分空间,限制了漆膜中的水溶剂的挥发,漆膜在烘干过程中,大量的溶剂需要从漆膜中挥发出来,就会冲破漆膜而产生针孔。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特别是雨季发生针孔较多的原因。

    2.6施温度的影响

    施工温度高容易发生针孔,水性色漆的施工温度规定在(20~20)℃之间,如果施工温度过高,溶剂挥发就越快,产生针孔的几率就会增加,如果施工温度在规定的上限,而湿度也在规定的上限,就会产生针孔,同时会伴有痱子,所以在夏季高温高湿度下容易产生针孔、痱子。

    2.7涂料黏度的影响

    施工黏度对针孔也有影响,如果施工粘度过高,漆膜中水溶剂含有也高,在晾干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漆膜在烘干过程中就会产生针孔。

    2.8其它因素的影响

    进烘干室升温过急、表面干燥过快、涂料搅拌后产生的气泡未消失就施工、压缩空气含有水分、施工压力过大、底层表面状况较差都是产生针孔的因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