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来到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田间地头一片丰收景象。禾场上,村民正忙着翻晒刚收割的桥米“洋西早”。
“我家种了12亩‘洋西早’,共收获5000公斤稻谷。按每公斤12元的收购价来算,估计可以赚25000元。”村民张光兵一边晒谷一边对记者说。
据了解,“洋西早”是桥米中的极品,原产地位于蒋家大堰村,明朝曾是朝觐嘉靖皇帝的“贡品”,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我们村种了5700亩优质稻,其中“洋西早”占1700亩,亩产400公斤,由于品质好、产量少,现在已被抢购一空。”蒋家大堰村支部书记夏东海说。
孙桥镇农办负责人介绍,桥米“不愁销”的原因在于京山市引导国宝桥米等大公司实行土地流转和订单生产,从品种、技术、产量、效益等方面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并按高于市场价30%给予价格补贴,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涨。2019年,孙桥镇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有3万亩是“洋西早”,目前已全部收割完毕。
为深入推进国家优质粮食工程,近年来,京山在各乡镇大力推广“洋西早”“鉴真2号”“鄂中5号”3个优质桥米品种,调优粮食种植品种结构,保证农民收益水平。据统计,2018年京山优质稻生产基地达到21万亩,优质稻总产量11.55万吨,加工销售优质桥米5.89万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7.2亿元,带动8.2万农户户均增收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