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后介绍了王力以工匠精神打造卓越品质的六点经验:加强员工素质培训;制定科学机制;推行产品身份证钢印号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五检”和“五不放过”原则;制作质量宣传展示板;采用先进管理模式。 做企业20年来,董事长始终认为,做人讲诚信、讲感恩,做产品讲创新、讲品质,做企业讲责任感、讲竞争力。只有用心用脑,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把产品做好。 董事长还认为,质量管理存在三类企业: 一类企业是想把质量做好,也有方法,最终把质量做好。 二类企业是想把质量做好,但没有方法,最终没有把质量做好。 三类企业是不管有没有方法,他也不想把质量做好,最终质量就是不好。 以上原因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 一是动机、心态。 动机是由决策者的思维意识和心态所决定的,“他想要什么?”看眼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还是保质保量、质量过硬。看长远,意愿决定品质走向,他的价值观取向导致的结果是以品牌质量取胜还是以低价劣质取胜,取决于决策者的意识。 也就是说,他有决心、有信心想做好,就能把质量做好。反之,就不能把质量做好。那些投机取巧、偷工减料,鼠目寸光的人,只看到眼前利益,就不可能把质量做好,企业就不可能发展。只有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二是方法和机制。 企业制定了方法,就可以有效地管控质量,并对质量可控、可追溯。同时还要有一个好的科学机制,比如采取质量PK、末位淘汰制,做到奖罚分明,不怕质量做不好,最终实现把“要他做”变为“他要做”,如此,质量想不做好都难。

三是监督、引导。 政府监督部门对企业质量管理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这很要紧。可以让那些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人或企业,增加犯罪成本,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抓好质量,提升质量。 同时,政府部门从利他的角度多宣传多引导,对生产优质产品的企业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如今互联网时代,是B2C模式倒逼企业提升质量的时代,是口碑传播时代、粉丝的时代。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不断增强质量意识,提升产品质量。 与会嘉宾表示,董事长的发言有其独特性,值得借鉴。
编辑:中国门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