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月份,平板玻璃库存逐步增加,价格逐步下降。目前影响最大的是市场信心。”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佰恒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平板玻璃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GT12峰会)上表示,如果到7月份新点火产能全部释放,7月底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到8月份库存可能进一步增加,由此带来生产的压力、经营的压力、资金的压力等,这是非常危险的。
张佰恒有些担忧。在他分析看来,平板玻璃行业有库存是正常的,5%以下是合理库存,超过8%就会影响价格,超过10%就会引发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打价格战。
效益波动较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建材行业开局平稳,主要产品生产、效益迎来“开门红”。尤其是水泥行业,1月~3月份实现营业收入1798.2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246.8亿元,同比增长38.8%。
然而,平板玻璃却没有延续去年以来的较好发展态势,效益波动较大。据工信部数据,平板玻璃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87.5亿元、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27.4亿元、同比下降24.1%。更值得注意的是,1月~2月份平板玻璃行业利润仅为0.1亿元、同比下降97.9%。
“主要原因是价格下跌及成本上升,为此,有效消化成本上涨压力是提升行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张佰恒分析。
从几个关键数据看:首先是产量的增长。据统计局数据,3月份平板玻璃产量7633万重量箱,同比增加7.9%;一季度累计产量22194万重量箱,同比增加6.0%。
其次是产能的增加。至4月底统计,平板玻璃共有350条生产线、总产能12.8亿重量箱,其中,在产生产线234条,同比增加3条;在产玻璃产能9.336亿重量箱,同比去年增加2076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利用率为70.07%,同比去年下降0.38%。
表现最明显的是库存的增加。一季度末行业总库存6000万重量箱,同比增加1100万重量箱,库存增加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
更要关注的是成本的上涨。构成平板玻璃生产成本主体的石英砂、纯碱及燃料价格,自2016年以来持续上涨,而资源能源类产品价格上涨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粗略统计,2018年以来原燃材料成本上涨超过10元/重量箱。目前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厂家效益尚可,但北方地区燃煤企业已经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加上环保成本、运输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成本压力将长期存在。
最终的表现就是价格的持续下跌:3月底全国普通白玻均价1542元/吨;4月底全国普通白玻均价1505元/吨,同比去年减少161元/吨。
供需矛盾突出
在去年的GT12峰会上,张佰恒对玻璃行业的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年初的2018年浮法玻璃市场自律总结表彰暨2019年首次市场研讨会上,他也提醒大家注意“周期性困局”。
“从2016年到2018年已经3年,又到了一个周期节点。但从一季度的运行情况看,玻璃行业运行并没有延续去年以来的较好态势。”张佰恒表示,由于需求减少、产能方面增加,造成供需矛盾突出,企业库存增加,平板玻璃价格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如果行业不能有所作为,反转下行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中长期看,玻璃传统市场需求减少是非常明显的趋势。”张佰恒说,无论是建筑还是汽车领域,市场高速发展阶段已经过去;玻璃产品出口虽然近年来保持400多万吨的规模,但要考虑“走出去”建厂会抵消出口市场份额,考虑中美贸易摩擦等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光伏产业政策导向性明显,玻璃市场需求短期来看放量有限,远期市场需求受政策指向性明显,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需求变化传导到供给端,产能规模也必须减少。在张佰恒看来,2018年平板玻璃的产量“峰值”也意味着需求的“峰值”,而与需求对应的产能规模达到13亿重量箱,显然是严重过剩了。过剩产能是资源的浪费、是沉重的负担,将倒逼玻璃行业加快去产能、转型升级、转向高质量发展。因此,今后一段时期,减量和转型升级的过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将是一个新常态。
张佰恒认为,平板玻璃产能的严重过剩,仍然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尤其要强调的是两点:一是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还没有缓解,而新建产能仍在增加,这说明去产能是非常困难的。二是不论是政策化手段还是市场化手段,都要依法依规去产能,在此过程中特别是要发挥大企业的带头作用,引导行业发展。
对于近期市场,张佰恒判断,2018年平板玻璃的产量将会是一个“峰值”,2019年玻璃市场肯定不会再次“火爆”,但只要把握好时机,做好产能调控和市场的协调,短期内不会进入快速下行周期。
重点做好“去产量”
“在减量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我们要尽早加快去产能进程,不要等到市场做烂了、价格做烂了、一地鸡毛之后,再来收拾残局。”张佰恒认为,去产能推行到现在,不能只流于形式,而是要探索系统性去产能及结构性优化产能的可能性,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多措并举推动玻璃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当前的主要工作是要解决供需矛盾。他建议今年要在去产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去产量,平衡各区域供需。具体方法如下:一是依据政策法规标准组织行业各区域开展交错的督导检查,坚决将违规的在产生产线停下来,包括停止违规投产生产线的生产,能耗排放不达标、没有取得排污许可证的生产线,大企业绝对不能生产“非标”产品;二是在市场需求下降时,提倡提前冷修停窑,鼓励延期点火复产;三是环境敏感区域的企业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大气污染攻坚战要求,实施限产15%。
“如果5月至7月期间(平板玻璃)产量降不下来,到8月价格就极有可能会下降。”张佰恒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一个现实的思考是,我们对此怎么看、怎么办?在5月21日平板玻璃GT12峰会上,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对行业经济运行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有4点,一是市场的实际需求、产能实际利用率是决定行业经营环境和经营好坏的前提;二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遏制新增产能的效果、落后产能退出的程度是决定行业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关键,尤其是新增产能一旦增加就会冲击产能利用率和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导致行业经济运行不稳定,甚至会发生“地震”;三是行业治理不力、思想不统一、自律不到位,是行业经济运行忽高忽低甚至不时下滑的根本原因;四是政策与行规制定滞后,政策针对性不强,导致行业不能形成优胜劣汰、落后产能不能退出、公平竞争的氛围无法形成、行业治本不到位,经济运行不可能是稳定的。
张佰恒希望大企业要提高站位,与协会一起创新行业自律的方式,发布并按照《2019年度中国平板玻璃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GT12峰会)共识意见和行动方案》要求,做成几件有利于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协调发展的事情,这些工作不论是对企业还是行业、不论是当前还是长远都是非常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