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用人风格

   2020-07-10 门窗幕墙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0日 09时31分02秒

企业用人的风格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企业的发展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企业应结合各自的特点选择其用人的风格和谋略。

初创期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由于企业的各种条件还不够完善,在这个阶段,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用人的风格应当为唯才是举,对人才不求全责备,只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都可以用。从历史上看,大凡群雄并起时,所选的人往往都是有瑕疵的,在那种特定条件下,只要能立功,哪怕犯下杀人放火作奸犯科之事也可容忍。如桃源三结义的关羽,身上就背着一条命案,但刘备却没有嫌弃他。

成长期

在企业已经站稳脚跟、稳步发展的时候,很多条件已经和初创期有所不同。这时的企业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也有了一定的名声,但快速的发展使得企业往往在用人方面捉襟见肘,并且老板的个人能力也受到各种挑战。正如,中国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所说,有些地方成了老板发展的瓶颈,管理的本质,就是拥有不断发现瓶颈和解决瓶颈的能力。当老板这种能力受到挑战时,不知道问题存在于哪里时,或者知道问题存在于哪里但不知用什么方法解决时,这时就应该借力于职业经理人了。

这时的用人风格应该是广纳贤才,同时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大量选拔、任用和培养潜质较好的年轻人,形成人才梯队,并适时淘汰不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考虑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因为此时企业的竞争往往成了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人才,是竞争的最关键的因素。

成熟期

企业到这个阶段,事业基础已经十分稳固,人才队伍也已经基本成型,用人的主要风格应该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保持和加强队伍的战斗力,避免发生内耗,同时,根据形势变化适当引进人才,为企业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保持队伍整体能力与时俱进。

衰退期

企业到了衰退期,往往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市场收缩,利润下降,企业的各种繁文缛节不可胜数,士气低下,互相埋怨,一些有才能的人开始陆续离开等等。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众多问题的出现,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千头万绪,几乎无从下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从人开始着手。这个阶段,往往可以考虑的用人风格就是“治乱世用重典”,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组织机构改革,撤下一批已经不适合需要的人,精兵简政,忍一时之痛,或许还能有重新生存的机会。

当然,以上观点只是泛泛而谈,面对实际情况,往往需要做出特定的选择,甚至是采用完全相反的风格。

《回归人本: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攻坚历程》简介:

内容摘要: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著名人力资源管理者包政强力推荐,首位本土人力资源总监从实战角度探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真正需要留意的是那些来自于实践者的思考,留意那些用自己亲身经历并付诸于心血总结提炼出来的经验。

管理者能否在“选、用、育、留”各个方面生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本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羽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人的间接经验,他人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下来的“鲜活故事”,是不可或缺的。

作者从人力资源总监的实战角度,探讨了中国本土企业人士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本书力图突出一种动态的管理,展现中国本土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过程,呈现出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本土性、能动性、生机性、创造性和艺术性,以期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规范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进程。

目前,大部分本土企业正面临着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不规范管理向规范化管理的战略转型。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基础管理的建设及运行情况。本书通过聚焦转型期企业老板的困惑,以及对这些困惑溯根求源,提出中国本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厘清解除困惑的思路,最终使企业能从整体上、战略上系统地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同时将企业老板的困惑细化为人力资源总监/经理等其他中高级管理人员共同面临的挑战,从而形成一种核力,全面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最终解除企业老板的困惑。本书运用大量的案例阐述了本土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成功的做法,以“重点关注”和“温馨提示”的形式承载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育,从而系统地、艺术地解决本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