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确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2020-07-10 门窗幕墙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0日 11时28分31秒

10月30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历时近11个月,数易其稿的滨州市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近年来,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形势良好,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两个产业发展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水平,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涵盖汽车零部件、石油机械、表面处理装备、数控机床等多个门类行业,多个企业处于行业地位。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高端铝及铝合金制品、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先进纺织材料、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明确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促进产业升级。市委市政府提出推动“五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自2018年11月份开始,聘请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省新材料产业协会,分别编制了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经广泛调研、起草初稿、征求意见、多次修改、专家评审论证、合法性审查等程序和环节,《滨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滨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以下简称两个规划)分别于今年8月、7月完成编制。8月20日,市政府第47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这两个规划。9月5日,市政府印发《关于〈滨州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和〈滨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的批复》(滨政字〔2019〕123号),对我市两个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正式批复,并同意实施。  

《规划》起草过程中,突出把握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与国家政策要求相衔接。认真学习研究国家、省新材料产业的决策部署,坚持高端一流,坚持高质量发展,将国家、省有关要求落实到《规划》中。二是注重符合实际和可操作性。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总体部署,立足滨州实际和未来发展,从人才、项目、企业等方面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方案。三是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两个产业涉及领域宽泛,《规划》突出新材料重点领域、重点子行业,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力争在细分行业中形成比较优势,构建竞争有序的新材料产业整体格局。  

两个《规划》都各分七部分,既分析了我市两个行业的现状,又规划了产业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新材料产业确定发展目标:2019年,我市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4亿元。2021年达到420元。2023年,达到580亿元。2025年达到730亿元。《规划》将高端铝及铝合金制品、化工新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先进纺织材料、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材料、前沿新材料等7个方面作为发展重点。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确定发展目标:力争2019年高端装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5亿元,2022年达到268亿元、到2025年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依托我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做优做强三大高端装备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三大高端装备特色产业,推动一集群二基地三集聚区发展,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黄河三角洲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全市装备制造业整体迈入中高端。  

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两个《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的发展战略,制定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重点企业区位图、产业发展方向图、产品开发路线图,抢占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鼓励企业向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切实把规划转化为发展的动能和效益,解决我市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定位不清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围绕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黄河三角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打造环渤海新材料集聚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和服务中心的任务目标,建立和完善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我市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富强滨州”建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