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管理中的类群困境

   2020-07-10 门窗幕墙sxxjymy7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0日 14时53分34秒

(一)无“叛逆”导致平庸

在安徒生的童话里,“丑小鸭”为什么会有那样的遭遇?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判断别人,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外物;这是为人的局限,更是思维的困境。所以,当一只白天鹅到来时,自然而然的会被异于自己的群体视为“异类”。而事实上正是这个多数的群体组成了一个困境,即类群困境,困住了“异己”,更困住了它们自己。

还有一个人们很熟悉的故事,那就是鹿与狼的故事。没有狼的时候,鹿却渐渐的走向衰亡;而狼被放进来以后,鹿受到了“逆向关怀”,反而得以生存发展。正象先贤讲的那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其实正是一个典型的类群困境的表现。由此可知,类群困境的最大负效应是导致无叛逆,无叛逆导致平庸,平庸导致落后,落后导致灭亡。比如三国时代的袁绍,迷失于自我强大的表象,安于自我太平的现状,结果遭到灭顶之灾。

这种困境在一个人的自我世界里,表现为一种惯性或着说是思维惯性,这种思维惯性的表现就是疆化、死板或着盲目、冒进等,比如武士道精神,比如种族歧视,比如军国主义。为什么一个人会由先进走向倒退?为什么一个王朝会由强盛走向衰亡?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这种思维的困境,让其不能正视“否定”,更不能主动的“否定”自己,久而久之便深陷于自我织就的茧缚中,不能自拔,直到死亡或着为外力消灭。

如果站在“丑小鸭”的角度来看,则是另一种情境下的相同结果。那就是这种困境中“被动”的受害者,即使它认识到了这种困境,但由于种种外力的困扰,让它无力也无法摆脱困境。当然这种“外力”也包括其自身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以及心理情感的惯性。

一个走过波峰又走过了波谷的追求者就曾经这样表述:

心底里仍是一种消极无为的状态,我仍然深陷于“失败”的阴影中不能自拔,依旧自感身心俱疲。虽如此,却没有放弃努力与进取,所以自己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然而,“强弩之末”,此境还能有多久?

当成功来到的时候,人们便认为此时的状态应是最佳,此刻的人心应是最美,此时的做法应是最好,此时的天空万里无云,然而事实上却多不如此。自己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以为然,可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却依然固执的如此认为;这是我的“主观”无力改变的。事实并不止于此,在自己的大脑里,这种意识依然还在一点点的强化,直至使自己变得发疆、死板,走入“极端”,无力自拔,再一次的陷入困境。

如此又怎能不遭遇挫折?怎能不在辉煌之后走入低谷?无怪于天,无怪于人,可谓是“咎由自取”。我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察觉到了这种倾向,可是环境和事实上的压力使我无力也无法将其看透,更淡不上纠正和预防了。

因此,虽然每一步进程都在意料之中,每一次的行动都在规划之内,可谓一切尽在掌握,结果还是有失败挫折的伤痛?还是不能突破自我的困境。或许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吧。所以自己才选择了“离开”,想以此让固有的“惯性”得以消除,然后将它看个清清楚楚。正如这春的到来,让阳光的灿烂再次播洒。

(二)“叛逆”不一定导致非凡

一味的“循规”、“顺命”者,永远都只能是二等“人物”,因为他们永远都是别人思想的“俘虏”。无叛逆导致平庸,但是叛逆是不是一定可以导致非凡呢?答案是不确定的。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们常是“憎者唯见其恶,爱者唯见其善”(唐太宗李世民语)。

所以“叛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则要看“叛逆”是基于什么而做出的,如果只是基于自己的考虑,一己之见,个人视野,那这种“叛逆”也许只是步入另一个困境的开始,而不是超越自我的腾飞。比如武侠剧中那些“叛逆”者的仇杀,其实质只是一个困境中的不同侧面而已,即怨怨相报,如此又何谈“叛逆”?因为这只是一种“死亡的循环”,根本没有走出其困境。如果是基于对时势与情境的全面认识与把握的基础上做出的,那加上正确的客观行动以后,迎接你的必定会是一个非凡的“春天”。而这正是共性与个性的博弈,是原则与灵活的对决。

(三)突破困境

何以走出这个困境?要突破这个困境,首先要做好迎接动荡的准备,尤其是心理的与情感的波动。因为走出“自我”是注定了要“大起大落”的。而何为起,何为落,则要看个人的标准了。正如在农村里住着平房的人和住别墅的人同时住进普通的楼房里,他们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一个兴奋,一个失落。这正是类群困境的负作用,因为旧有的思维模式在惯性的作用下仍然在决定着他们的大脑。

现代管理学上有一种做法,叫做“移情”,其实这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这也并不失为走出困境的一个好方法。如果能站到更高的层次上去想一想,那会更好;因为,这样你会无比清晰的看到自己所处的困境,进而更快的走出困境。比如业务人员站在经理的角度去思考,经理站在董事的角度去思想,而董事则应站在股民的角度去思考。之所以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原因正在于此。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根本无法走出自己的困境,如此的下场只有衰落与灭亡;其结果是在战场上打败仗,这样又怎么能算是好的士兵呢?

突破此类困境的根本在于突破自我;突破自我的根本在于突破已知;突破已知,其本身就是冒险、尝试与创新。这需要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要“求”,也要“逼”。比如秦末的起义就是逼出来的,走投无路的陈胜吴广终于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同时,在情感上也要做到胜人先胜己,胜己先胜心,要始终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这样才会有求的动力,这样才会有求的基础。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