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河南安阳,田间依然能见到埋头躬耕的劳动者。他们世代深耕于这片中原土地,发挥着无尽的创造力。在安阳市郊的工业园内,一家搞机械制造的小企业在默默耕耘10多年之后,已在业内享有威望,并逐步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这就是安阳佳明机械有限公司,一个专门制造机械的企业。
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与欧洲整体存在差异,门窗制造业同样如此。在当前中国的门窗机械市场,90%以上的高端设备是从外国进口,国内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依然是旧式的低端设备。如何在被外国品牌垄断的高端产品市场撕开一条裂缝?佳明机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技术研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而这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不无借鉴。
日前,记者参观考察了安阳的北关工业园及佳明机械的一期生产车间。佳明机械自主研发的精密的自动化门窗流水线让记者不由心生感慨:在中原腹地,一家小企业十年如一日地进行技术研发,靠一己之力做大做强,何等不易,何等可贵!
古都走出的企业明星
“搞科技创新不是一件容易事。”10多年来,佳明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仝建国对这句话深有体会。谈起自己在塑料门窗行业摸爬滚打的经历,仝建国感慨颇多。
2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仝建国了解到推广塑料门窗已作为一项环保政策被列入国家“七五”计划。预测到塑料门窗未来的商机,仝建国开始走南闯北进行市场调查,为进入该市场做准备。那时因为资金缺乏,买不起塑料门窗生产设备的仝建国决心自己研发。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安阳市,塑料门窗并没有被消费者认可。早在1985年,仝建国就已研制出了小型塑料门窗生产设备,并生产出了第一套塑料门窗。但遗憾的是,一直到1987年,3年中他竟然没有卖出一套产品。仝建国对记者分析,当时产品无人问津是因为当时国内流行的是钢窗和木窗,安阳市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塑料门窗冬天脆、夏天软,不耐用。
当时的仝建国并没有认输,经过与别人的反复讨论及分析,他认为新产品被消费者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关键在于找到消费人群,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推广。按照这一思路一步步发展,仝建国的企业终于见到了一丝曙光: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推广筹划,仝建国生产的塑料门窗开始销往外地市场,并逐渐在福建等沿海地区打开了销路。
但是,仝建国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多久。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涌现出300多家大大小小的塑料门窗设备生产厂家,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很多小厂家相继倒闭,一场行业内部的竞争风暴促使塑料门窗行业重新洗牌。也就是在那时,仝建国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
在了解到塑料门窗生产流水线在国内外市场仍处于空白后,仝建国和儿子一起研究起了塑料门窗生产流水线项目。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流水线上几千个零件全凭他们父子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经过无数次琢磨才试验出来。
2001年是仝建国创业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在塑料门窗生产流水线研制出来后,仝建国把设备拉到北京一家企业让人家免费试用。意外的是,这条耗费仝建国父子无数心血的流水线因为技术不成熟被企业退了回来。搞科技创新不仅使仝建国一分钱没挣到,连四处举债搞研发的240多万元投资也打了水漂,设备被当作废铁卖了4万元。
失败并没有让仝建国停下脚步,2003年他咬牙坚持研发第二代塑料门窗生产流水线。在北关区科技局的支持下,仝建国和儿子仝永红、仝红彬凭借他们研发的塑料门窗转换装置,获得了首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