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木门外来品牌与本地品牌的“博弈”

   2020-07-10 门窗幕墙sxxjymy3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0日 22时12分13秒

面对本地品牌的冲击,业内全国性品牌该怎么走呢?业内全国性品牌的部分优势已经慢慢被本地品牌所代替,那么这类企业要发展,应该怎么走?求变求新是关键。

  中装协秘书长田万良:房产新政是杠杆 装修装饰市场 并没有萎缩

  今年上半年装修装饰市场从销售来看还是上升的趋势,特点:首先,现在老百姓审美以及对居室的环境要求比原来更个性化、更时尚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提升、在进步,这是一个好的方面。另外,对文化的追求,这十年以来市场的需求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房产新政实际上不是打压市场而是要规范市场,是要使市场能够更健康、更快地持续稳定地发展,所以我认为房产新政不能够认为是对市场的打压,而是政府有责任保护消费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过快增长。从广大的家装公司、材料商来看,市场并没有萎缩,应该说房产新政是规范市场、推动市场发展的一个杠杆,整体上看,市场还是非常稳定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居然之家丽泽店招商的情况非常好,企业销售的情况也不错,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包括家装公司也都做得很好,这些都反映了企业都还是蒸蒸日上的,市场还是稳定的。

  当然在一年当中,由于季节或者某些突发事件,或者群众在面对市场的心理上,某个局部会有波动,有高潮或者下滑,但是像股票一样,市场总是上上下下在波动,总体上看,是处于上升通道的。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装饰装修行业是一个支柱产业,现在占GDP将近6.5%了,应该说还是可以的。现在,我们在制定“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这当中,我们统计的数字,从目前来看,材料、设计、施工整体上来说都有较大的增长,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高于国内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

  古人素有“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在当今的国内门业经销商大战中,要想赢得全国性的胜利,照样也是这样。

  今年国庆前后,笔者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先后对湖北(武汉)、河南(郑州、洛阳)、陕西(西安)、上海、江苏(苏州、嘉兴)、浙江(杭州)等五省八市的门窗建材市场作了一个“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每到一个城市,都会到两三个市(卖)场进行调研,这些卖场的情况基本能体现当地高中档门窗市场的现状。在与各地经销商交谈的过程中,笔者隐约感觉到,当前中国门窗业(特别是门业)本土区域品牌与外来行业品牌的“博弈”正日益加剧。

  中高档产品与中低档产品的“博弈”

  本地区域品牌与外地业内品牌的“博弈”战中,收益最大的是那些中低档产品。甚至在一些高档卖场中,笔者也发现了一定比例的在业内名不见经传的本土产品。一个经营一线品牌的经销商表示:对这类产品,不能小看,因为这类产品由于种种原因,在本地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类产品的质量并不是很差,在价格上却有着相当大的优势,这类产品凭借着价格优势和“交货期”优势给外地的一线品牌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

  外来品牌与本地品牌的“博弈”

  随着近年来的产业转移,中国门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传统的门业制造基地,而是变得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大规模的生产厂家,还是小规模的作坊加工,到处都能见到或听到所谓“门厂”,而且还有不少是品牌企业。

  无论是在武汉、郑州,还是在上海、杭州,本地品牌与外地品牌的市场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以前,我们通常认为中国的门业生产基地不外乎东北、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和永康,可这次市场调研,可让笔者开了眼界,全国各地的本地门业品牌几乎在一夜之间全出来了,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郑州新易发板材市场,这个市场在郑州属于中低档门窗产品批发市场,其产品主要销往河南及周边的农村和县区镇市场,能辐射到整个中西部市场,市场多是以批发、加工、零售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的“作坊商户”。其中不少商户表示,他们能自己生产。有部分商户还经营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这类产品在日益蚕食来自门业制造基地的品牌产品。

  事实上,一两年前,这种现象就出现了。当时,笔者认为,由于当地没有产业链,所以,本地品牌根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可实事并非如此。由于门业产品 入行门槛不高,再加上门业产品“交货期”的瓶颈,反而给区域性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在与外地品牌的“博弈”战中,本地品牌占尽了“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的优势,能在第一时间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由于部分“情感”和“关系”的原因,在产品售后上面抢占了一定的优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