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2月玻璃期货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至今,在宏观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区域性供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玻璃期货在投资者参与程度及结构、运行规则调整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为行业企业拓展销售渠道,规避经营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三年来期货交易的实践经验,玻璃企业如何评价参与期货交易的得失?在不同行情转换下,现货企业的玻璃期货操作思路发生过哪些转变?实践中得到哪些有益交易经验?未来对于玻璃期货又有哪些希望?记者采访到玻璃现货企业和期货行业的相关代表,通过他们的描述对玻璃期货上市三年来的运行进行回答。
保守观念转变投资热情升温
记者:玻璃期货上市之初,许多玻璃企业便及早布置资源,积极参与期货交易。请介绍一下上市之初企业参与的情况,以及近年来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变化。
武延民:上市之初大光明就非常重视玻璃期货,不仅积极申请成为交割厂库,还积极参与交易、交割,就是为了尽快了解这个新事物,掌握这个新工具。为了成功抢夺玻璃上市第一单,公司还派人亲自跑到郑州,找了一个距离交易所服务器近的地方下单。
由于初期对期货比较陌生,出于保守考虑我们主要是以套保的思路来操作,进行仓单交割,后来也开始做一部分投机。公司初始投入资金只有200多万元,用于1303合约的操作。因为有最大注册仓单量的限制,所以只参与了350手进行套保,且在1303合约进行了交割。随着对期货的熟悉和了解,公司逐渐加大了资金投入量。2013年下半年,投入800万元进行套保交易,套保数量为公司两个月的产量。因为当时期货价格高、机会多,所以套保效果也比较理想。2014年,公司投入资金一直保持在八九百万元左右。今年玻璃期货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区域升贴水和地区间现货价差之间的严重不平衡,导致参与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也逐步缩小了资金量,目前基本保持在二三百万元左右。
庄自朝:玻璃期货上市之初,北方地区不少企业都认为这是一种赌博,但公司领导意识到还是有必要了解和学习这个交易工具。负责采购和销售的庞总率先开设个人账户摸索学习,并经常组织一些学习讨论会,使大家慢慢意识到有了玻璃期货就相当于两条腿走路。目前,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参与期货交易。在交易所的支持下和公司领导的努力下,去年正大玻璃成功申请到了交割厂库的名额。
虽然不合理的升贴水造成华北交割厂库无法做套保业务,但作为交易所下面的交割厂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好玻璃期货。目前,我们主要用套保的思路去做投机,操作上参考仓单价格最低的地区,他们那里能做套保的时候,我们也做点单子进去。但这种时候往往还是贴水我们现货将近150~200元,风险仍然较大。因此,我们一直无法大量参与。公司先投入几百万元在市场锻炼下队伍,但这些资金并不是全部使用,不用杠杆的参与,平时保持几十万元资金用于交易。后期就逐渐转向了不同合约间的套利。
记者:从金融角度看玻璃行业,您认为玻璃期货上市之初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主要来自哪里?从现实反应来看,操作玻璃期货对企业经营的主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永鸽:我认为玻璃期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玻璃期货本身价格相对便宜;其次,玻璃行业产业链较短,其下游75%是房地产建筑行业,为广大投资者所熟悉;再次,由于玻璃是连续性生产,“出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玻璃生产企业的销售信心,而玻璃企业的出库取决于下游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情况、流通渠道和贸易商的采购信心、以及玻璃本身所受的季节性等因素,再加上建材品种对政策的敏感性等。在以上诸多因素作用下,玻璃价格波动较大,这也使玻璃期货对投资者有较强的吸引力。
作为平板玻璃产能大国,玻璃期货的上市对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玻璃上市之前,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开工率不便根据市场调节,不少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动时只能被动接受,而期货的上市对玻璃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喜讯。玻璃市场的参与者也愈来愈多,从前期对期货市场陌生,到现在熟练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保、仓单交易、期转现等。不管是对于锁定原材料的生产企业,还是已签订订单准备提货的贸易商都可以在期货市场对产品进行保值,减少生产或销售途中的贬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