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绿色建材标准制定——评价体系引导新材料发展

   2020-07-11 门窗幕墙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1日 06时39分20秒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谈绿色建材标准制定——评价体系引导新材料发展

“我们的产品什么时候能够获得一次评价就可以在市场上通行?”某外企上海公司的技术部经理王浩一脸迷茫地问刚做完演讲的一位建材专家。但得到的是模棱两可的答复。这是记者在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上见到的一幕。

据王经理讲,他所在的公司是国际知名的防火板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有很高的声誉。作为美国绿色建材协会会员,他们熟知美国的各种产品标准和评价方式。但是,进入中国市场后,却一直找不到北。

防火板产品应用于家具、铁路车厢等许多行业,但各行业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并不一样,依据不同标准产生的产品评价体系也是种类繁多,不同部门也推出了各自的产品评价体系。为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更好地进行推广,王经理所在企业的产品不得不接受各种检测。五花八门的检测标准令企业感到无所适从。

王经理的这种困惑真实反映了我国材料产品评价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很多新兴材料进入市场,更大多由于标准的滞后而充满波折。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推出,对于建材行业,尤其是新兴材料来说,是一次难得机遇,而绿色建筑的选材评价体系的早日建立,更是决定新材料产业市场化进程。

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已成大势。绿色建材尤其是绿色新兴材料担当主角的时代即将来临。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酝酿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和标准体系,届时绿色建材的权威定义和专业的认证评价体系即将出台。

标准体系是绿色建材发展的基础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TC)总经理马振珠告诉记者:“工信部1月下函委托CTC牵头制定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标准体系和试评目录。工信部希望CTC在6月底完成绿色建材的认定办法和标准体系,9月底将第一批次的绿色建材产品目录评出来。目前,绿色建材标准初步框架已经出来。”

马振珠还表示,绿色建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发展绿色建材,是实现发展与环境相统一的必然途径。工信部把绿色建材认定办法和标准体系,以及产品目录的编制交给CTC,这既是责任又是荣耀。

“原材料司对建材行业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抓得很准!”CTC负责绿色建材标准及产品评价工作的蒋荃教授高兴地对记者表示。尽管以前就有各种打着“绿色环保建材”旗号的建材产品,但我国并没有官方的“绿色建材”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不仅制约了绿色建材的发展,也给设计师在绿色建筑选材时带来困惑。

今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提到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要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定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蒋荃笑言,“这让我眼前一亮。以标准规范为抓手,促进绿色建材发展和应用,这既有利于生产环节的节能减排,也有利于使用环节的节能环保和安全延寿。”

新材料应遵循绿色建材认定原则

针对什么是绿色建材评价标准,蒋荃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绿色建材的评定并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在该体系内,建材产品必须遵循:优质、安全、功能性和全寿命周期的环境影响性。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璐也强调,绿色建材一定是低碳的产品,在它的全寿命周期对环境影响性最小。以前消费者经常听到诸如“绿色”、“环保”等所谓绿色建材,仅仅是突出了绿色建材的使用安全性方面的指标,没有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水泥、玻璃、卫生陶瓷、铝型材等已有相关标准,对单位产品生产能源消耗进行限额,分及格值和限定值两档,“我们可能就要按限定值提出要求”。

蒋荃介绍,绿色建材认定将基于几个原则。“首先必须保证建材在产品质量上达标,即产品符合且高于相关标准要求。”

其次,产品应具有满意的环境安全性。绿色建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应当有益。蒋荃表示,绿色建材性能认定关键指标相比国家标准或是行业标准的门槛,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向国际水平靠拢。

同时,产品宜具有合理的功能性。比如建筑内装饰涂料产品在保证其基本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又宜赋予其改善室内环境(声、光、热和空气质量)的功能性,又比如在墙体保温节能性能上又具有装饰性的保温一体化产品等以改善人居环境,这是新兴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上一页 12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