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
孙桥镇蒋家大堰村,
村民正在翻晒刚收割的桥米“洋西早”。
据介绍,“洋西早”是京山桥米田最古老的原生稻种,享有“朝廷贡米”美誉,口感好,该村“洋西早”亩产500公斤左右,市场收购价每公斤5.6元,目前该村大部分村民的“洋西早”已被订购一空。
京山市境内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谷壳等,证明此地的水稻种植历史相当悠久。当地人介绍,京山桥米田最古老的原生稻种叫做"洋西早",据说当年正是这"洋西早"征服了嘉靖皇帝。"洋西早"成熟时能长到半人高,容易倒伏,生长周期长,产量却极低,出米率也低,但是品质非同一般。
2004年前,虽然"桥米"吃香,但产量较低,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桥米原产地农民开始引种优质稻种"鉴真2号",加工出的桥米十分抢手,并以"皇族品质"在南方大米市场刮起了一股"京山旋风"。
京山桥米原产地在京山市孙桥镇余家沙坡村六组与蒋家大堰村六组之间,有一处名曰蒋家大堰,这大堰灌溉着附近一条山冲的一百二十多亩稻田,出产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质重,或蒸米饭,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喷香馋人,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较"691"中稻为糍,比"国际稻"见香,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且出米率非常高,能达80%以上,历史上曾是朝贡皇帝的御米。
据说明朝嘉靖降世时,啼哭不止,老兴王一家惊恐万状,出榜招医。恰好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到此,揭榜进府,伏在嘉靖耳边说:"莫愁,莫愁!贫道为你去寻粮食。"嘉靖当即止住了哭声。真武大帝走遍了承天府衙(即今钟祥县城)周围山头田地,皆不如意,最后选定了京山城西的这条山冲,用脚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成了几十块田。当嘉靖开始吃饭时,果然只吃这山冲产的大米,以后进京当了皇帝,仍一直吃这里的米。这几十块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灾害,总产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是由于皇宫中添人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将它取名"巧米"。因产地孙桥与此谐音,被叫成了"桥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