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前完成“十三五”去产能、取缔“地条钢”的任务之后,2018年钢铁行业整体运行良好,利润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水平。不过,2019年上半年,粗钢产量同比大幅度增长9.9%,钢协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30.7%。增产不增效,反而减效,供需面临失衡危险,怎么办?在政府有形之手继续发挥作用之外,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更为直接有效,陕晋川甘论坛企业做出了积极实践。
区域市场主体面对的市场大致相同,产品大纲也有更多相似之处,在产需失衡之时,有更为直接的市场调节需求。以陕晋川甘论坛企业为例,域内企业在产品结构上,多以建筑用钢等长线材为主,工业用材为辅;在区域市场上,钢材作为大宗商品,有800公里的销售半径经验值,在面向相同市场的情况下,如果产需失衡,损失的是域内企业自身的利益。
行业、企业自律,相较于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动,在落实上更为自觉和高效。在去产能之后,绝大多数产能是合法合规的产能,怎样去调控产量,是一道新的课题。而企业自律,则是发扬市场机制作用这一“正解”的良好体现。据笔者了解,除陕晋川甘论坛钢企主动减产以外,山东省、四川省部分钢企也在主动限产、减产。
从陕晋川甘论坛的做法看,虽然是企业自律行为,是“软约束”,但是通过互相监督和信息公开,实质上是“硬约束”。其有以下几个特点,避免流于形式:一是在行业权威媒体上进行发布,将每家企业的减产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论坛会员企业相互监督,彼此底细最清楚;三是论坛常设秘书处,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走访调研;四是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如降低废钢比等。
中国钢铁行业有众多区域性行业组织,比如省(直辖市)、市等各级协(学)会,也有陕晋川甘论坛这类跨行政区域的组织。充分发挥这些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企业自律,解决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问题,不啻为一种值得大力提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