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价格普遍跌破国内售价影响,近期我国铁矿石、钢材进口双双攀升,多项指标创近年最高水平。记者近日在钢铁大省辽宁采访注意到,这不仅使年初一度好转的钢铁市场再陷困境,而且也给大型钢企的自有矿山带来压力。 外钢材冲击国内市场 国内钢企该如何应对这一新挑战,国家该如何保证钢铁产业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中国海关4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钢铁国际贸易在总量下降的情况下,进口和出口呈相反走势。钢铁进出口的新变化引起了辽宁钢企的关注。鞍钢集团政策研究室专家分析,市场价差是进口增长的主因。从今年1月份起,持续数年的国外钢价大大高于国内价格的形势已发生根本性逆转,比如独联体出口到我国的热轧带卷,1月份到岸价490美元/吨,国内市场均价550美元/吨,而今这一价差仍在拉大。3月份以来,印度、韩国、澳洲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入对中国低价销售的行列。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介绍,近期我国进口钢材增长区域主要为华东、华南等地,虽然距东北很远,但这里是中国钢材的主要消费地,也是国内大型钢厂必争的重点市场,因此对国内市场和重点企业的冲击较大。加上联动作用,最近开始波及到华北、东北市场。受此影响,鞍钢一季度的钢材出口、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张晓刚分析,钢材进口增幅较大,还会在以下方面对我国钢铁业带来冲击。一是加剧国内钢材市场不平衡的矛盾,使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更加严峻。二是进口产品势必将国内钢厂拉入低价竞争,由于成本调整慢于钢价调整过程,国内钢厂赢利能力将进一步下降。三是部分高附加值品种进口增加,一些企业经过长期自主研发,在高附加值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方面已经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但由于国外同类产品进口激增,这些高附加值产品价格暴跌,钢厂亏损严重,一些尖端产品产销率降幅在60%至70%之间,严重挫伤国内钢厂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积极性。四是我国在钢材进口大增的同时,出口频频受阻。最近针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反倾销调查不断,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形势严峻。 进口矿石冲击自有矿山 一季度我国在粗钢减产的情况下,累计进口铁矿石13147万吨,同比增长18.8%,特别是3月份进口5208万吨,同比增长46.2%,再创历史新高。不断走低的铁矿进口价格和持续攀升的进口量,对以自产矿石为主的辽宁省一批国有重点钢厂带来沉重压力。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士介绍,近几个月国际矿业巨头放弃"限产保价"策略,开始低价向中国"抛售",铁矿石到岸价格从去年最高点的1500元/吨降到500元至600元/吨。正是在价格因素的刺激下,国内钢厂、贸易商大量进货,铁矿石进口激增。 以辽宁最大两家钢厂为例,鞍钢去年产铁1600万吨,自产铁矿石4700万吨,占需求的70%;本溪钢铁厂去年产铁1000万吨,自产铁矿占需求量的60%左右。过去几年国际铁矿价格持续上涨时,两家钢厂在铁矿资源上享有成本优势。如今进口铁矿价格大跌,这种优势荡然无存,自有矿山反而成了企业的"包袱"。 "进口矿有其优势,品位高,铁矿石就能直接入炉。而国内铁矿品位普遍偏低,除了采矿外,还要选矿、烧结后才能入炉,成本肯定高于进口矿价。"鞍钢矿业公司这位人士介绍,最近集团几次开会压缩采选成本,每吨比去年低出100多元,即便如此,还是高于进口矿。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表示,自有矿山过去是集团的优势,现在变成了劣势,但是对于任何一家国有大型钢厂而言,都不可能随意关停或减产。一是国有矿山拥有人数众多的职工队伍,要以连续不断的生产保障职工生活,保持职工稳定;二是矿山建设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如果因为眼前局面而关停、减产,一旦形势变化,矿山复产、扩产十分艰难。此外张晓刚还有更大的担忧:国际铁矿巨头低价"抛售",可能挤占我国自产铁矿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我国铁矿的对外依存度,损及我国钢铁业的话语权。如果国际矿价再次上涨,很可能造成更大损失。 多措并举应对进口冲击 辽宁省部分钢厂负责人和专家表示,有关部门宜联合钢厂,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一是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形成专有技术优势,结成客户联盟,抵御进口钢材挤占国内市场空间。本钢集团宣传部介绍,此次本钢受进口钢材的冲击较小,原因在于本钢大部分产品都有直供用户,年初就采取锁定价格、锁定供应量等方式,结成客户联盟。这样即便进口钢材短期内价格较低,客户也不会轻易放弃与本钢的合作。相比之下,那些没有专有技术、没有特有产品、没有专门客户的钢材生产或者销售商,受进口钢材冲击较大。 二是对部分进口增长过快的钢材品种,可进行调查和干预。鞍钢集团政策研究室专家表示,目前进口增长的钢材,一类是国内生产困难,难以满足需求的高技术、高附加值品种,这些品种质好价高,是我国需要开发或增加产能的品种,目前进口量相对较少。另一类是国外钢厂内销不了,以低价进入中国市场的普通产品,这类产品质量上参差不齐,但价格均比国内低,其目的是消化过剩产能,有倾销的嫌疑。因此对部分低价产品或短期内进口加速的产品,可以进行追踪和监测。 三是积极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规范钢材出口秩序,从而扩大出口。目前我国具有钢材出口资质的各类企业有1.5万家之多,每家年均出口数量不足4000吨,出口数量大于10000吨的不足300家。部分中间商将内销钢材转出口,不仅恶性竞争,竞相压价,而且品牌服务和质量难以保证。建议有关部门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继续提高出口商的资质要求。 四是国家应出台重点矿山的扶持政策,引导矿山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