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属铝市场面对库存迅速上升,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有力行动,但若想达成类似1990年代初期曾实施过的政府间限产协议,可能性并不大。 而北美、欧洲与中国业者在金属铝运输和包装方面的高成本业务,将不得不继续缩减产能,甚至完全停止。 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UC RUSAL的执行长Oleg Deripaska在本周稍早提出了签署新的铝生产谅解备忘录的可能性。早在1994年,全球主要铝生产国的政府就曾同意大幅减产,以因应前苏联供应过剩的影响。不过分析师怀疑能否再次达成这样的协议,因为存在法律上的阻力,此外行业形态的变化也使得物流方面难以协调。 "再次签订谅解备忘录的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的西方生产国会避之唯恐不及。比方说,美国当局就会跳出来说,这违反了反垄断法。"独立顾问Angus MacMillan指出。 他还认为,倘若因为产量削减推高铝价,导致消费方成本上升,与此同时其产品却依旧需求低迷,那麽他们也会强烈反对的。还有人认为,目前世界贸易组织(WTO)比1990年代初期更有力量,也会阻止此类协议的达成。 CRU集团资深分析师Massimo Rossi表示,很难把主要生产商召集到一起,并就统一采取行动达成一致。 分析师指出与1990年代初相比,政府与铝生产商之间的联系没有那麽紧密了,因此对後者的影响力也大打折扣。有些老生产商已经消失,而在中国涌现出的诸多独立生产商或将成为达成该协议的障碍。 "在今天的环境中,再次签订谅解备忘录的机会微乎其微。你必须应付中国及其相当分散的生产结构,还得把UC Rusal、必和必拓、力拓、美铝、中铝和来自中东的大生产商召集到一起。"Rossi表示,"这会是一个非常艰巨而费时的过程。" **库存居高不下** 上次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拜赐于前苏联解体。由於该国需求,特别是军用需求一泻千里,而库存则跳升至前所未有的高水平,铝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国家。全球需求下滑,令LME铝库存近期屡创新高。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目前处於纪录峰值284万吨。市场担心库存可能上冲400万吨,愈加突显出进一步减产的必要。 不过分析师认为,这只能通过高成本运转来实现,政府和生产商联合行动恐无济于事。 "我看这还得靠市场来解决。"独立咨询师James King说道。他认为近些年如雨後春笋般冒出的中国小炼厂可能会付出代价。在全球4,000万吨铝产量中,中国约为1,300万吨。 MacMillan还指出,美国和欧洲某些国家的部分炼厂亦可能经营不善倒闭。生产商迄今已宣布削减约550万吨的年产能。在上次谅解备忘录中,俄罗斯同意在六个月中减产50万吨,美国、加拿大、挪威、澳洲和欧盟同意减产150-200万吨。 但分析师质疑上个备忘录所谓的成功,他们认为减产并没有完全实现,而且在减产开始时,市况已开始改善。 官方数据显示,全球1994年原铝产量为1,915.8万吨,较1993年降幅不到60万吨。"这算不上很大的成功,花了那麽久达成协议后,市场其实已经开始好转。"King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