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在采伐、运输、储存、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都会遭到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侵蚀而发生霉腐变质,从而影响木材及其制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我们称之为木材的微生物灾害。据保守估计,在全部造纸木材中,就有10%的份额由于微生物的霉腐作用而损失掉,可见防止木材微生物灾害的重要性。 根据微生物对木材及其制品造成腐蚀破坏的外观特征,可分为白腐、褐腐、软腐、发霉、变色、败坏等。不管外观特征如何,其实这都是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的代谢产物(主要是酶)对木材分解作用的结果。白腐是真菌使带褐色的木质素腐烂造成的,其特征是在木材上留下了白色海绵状的纤维素团和白色的孔穴和斑纹。白色部分表示纤维素的量已经超过了木质素。虽然主要被破坏的是木质素,但纤维素也能被白腐菌所破坏。褐腐则是真菌专门腐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造成的结果,留下以木质素为主的成分,且呈棕色的干燥朽木块团。 另外,经研究证明,由于木材湿度过大或贮存、保管不当,一般不是白腐菌和褐腐菌所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其他>其他微生物所引起的木材表面腐烂现象,我们叫软腐。通过组织学观察发现,褐腐的木材中,菌丝分布于细胞腔中,并垂直穿过细胞壁,造成一个个空洞,空洞的孔均大于菌丝的直径。在白腐中,由于一般的降解作用,植物细胞壁变薄,从而被菌丝所穿透,这表示木质素和纤维素都被降解。在软腐中,可观察到在纤维、导管和导管的次生壁的中间层中有明显伸长的孔,木质素和纤维素均被软腐微生物所破坏。一般来说,软腐的腐烂速度要慢于褐腐或白腐速度。 未经干燥的木材及其制品以及在温暖潮湿条件下,即使干燥过的木材及其制品均容易发霉。发霉主要影响外观,对木材的强度影响不大,但对木材的韧性影响较大,也会增加木材的渗透性。木材的边材变色,或称兰变、青变、黑变,木材发生色变其实就是霉菌的色素造成的,由于变色真菌的菌丝能深入到木材的较深部位,所以很难脱色。潮湿的木材或与潮湿土壤接触的木材,最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蚀,细菌的代谢产物能降解细胞间的纹孔膜,打通木射线和横向树脂道,从而增加木材的径向渗透性,有些细菌也会降解细胞壁成分,造成力学强度下降。 木材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果胶、单宁、树脂、油脂、矿物质等成分,虽然根据树种的不同,其成分含量也不一样,但足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引起木材腐朽或腐蚀的微生物种类很多。当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时,多种微生物就会在木材的内部和表面大量生长和繁殖,同时产生各种水解酶、有机酸、毒素等代谢产物,从而分解木材中的各种成分,使木材劣化变质,这中间,水解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木材霉腐变质是众多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单靠一种微生物很难完成任务。微生物既没有吸食器官,也没有排泄器官,它们对木材的腐蚀破坏作用是靠各种代谢产物的"分工合作"作用来完成的。由于各种酶的协同作用,木材成分中的大分子物质最终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木材也就腐蚀变质了。 总之,木材的白腐、褐腐、软腐等破坏了木材的结构,降低甚至破坏了木材的力学强度,使木材不能被利用。微生物对木材的腐蚀破坏作用是由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来完成的,由于微生物具有分布广泛,繁殖迅速,代谢旺盛,易于变异,使得它无所不入。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木材的微生物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