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来,市场传言国家将通过制订钢材商业收储手段,来振兴持续低迷的钢铁业。据报道,该方案将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钢协共同制订,但是对于期待中的钢材储备时间仍无定论。 我国钢材的产量过大,实施钢材收储,无论在技术、市场控制或资金需求上,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我国此前没有实施过钢材收储。但是,由于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国内的钢材市场从10月份开始一路走低,11月份开始全行业陷入亏损,大部分钢铁企业减产、停产。 据报道,将要实施的钢材收储计划,主要是调剂目前我国钢材产能和钢材结构。所以,在具体方案的选择上,并非是此前人们猜测的国家储备或商业储备,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根据中钢协最新的数据,我国今年实际钢产量预计为4.8亿~4.9亿吨。海关总署12月11日发布的快报显示,我国前11个月共出口钢材5606万吨,而国内每年用于加工贸易的钢材约有700万吨。据此,有专家认为,收储量应该在1500万吨,投入资金为100亿~150亿元左右。 对于储备的钢材品种,分析人士认为,建筑钢材的可能性不大,板材的可能性最大。钢铁龙头企业目前的实际压力普遍在于板材产能释放过快,价格跌幅较深。而由于国家钢材储备会直接向大型钢厂订货,大钢厂的信心增强,有助于整个行业信心的恢复。因此,加大板材的储备力度,对钢铁行业的刺激作用才会更明显。 国家储备钢材的计划传出后,钢市信心似乎有所提升。12月10日,一份来自美林的研究报告称,11月24~30日,重点监测的生产资料市场在价格连续下跌19周后,首次出现小幅上涨,其中钢材价格上涨位列前茅。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来自易贸钢铁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2月9日,国内原料钢坯价格大幅上涨。业内人士指出,钢材价格的恢复性上涨,对钢铁行业信心恢复极为重要,而钢铁行业对整个国民经济有较大的影响。 有关专家表示,在国家刚刚新增的1000亿元投资中,铁路、民航、环保等产业将拉动超400万吨的钢材需求。目前,国内大钢材市场资源偏紧,社会库存、钢厂到货都不充足,这给商家预留了获利空间。加之受国家建立钢材收储机制的利好消息影响,厂商的各种资源调剂有了跟进,最后表现在市场价格上。但是,储备并非针对所有的钢材品种,也不会完全公开进行,因为公开储备必然引起市场跟风炒作,进而带来新的行业泡沫。 受近期钢材市场回暖影响,我国部分中小钢铁厂陆续恢复生产。据报道,在河北唐山及丰润、丰南、迁安地区,今年9月份因市场信心不足,60%~70%的中小型钢厂停产。但进入12月份以来,恢复产能的中小型钢厂已经由24%升至40%。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对政府建立钢材收储的计划不看好。他们认为,与铝、铜、锌等基础金属不同,钢材不进金属交易所交易,这使得政府借助市场出手存货的机动性差。虽然钢材收储的传言使内地钢价有所上升,但可持续的反弹仍将取决于需求。因为,目前的行情主要是钢厂减产、贸易商大量减少库存所致,并不是市场需求上升,所以还不足以乐观。也有观点认为,对某些重要物资(如石油)国家有必要储备,但对于产能过剩的钢铁却不一定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