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3G抉择之难

   2020-07-13 聪慧网sxxjymy5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3日 22时57分40秒
> 慧聪网首页 > 商务指南 > 商务资讯 中国移动:3G抉择之难
2006年5月23日 16:40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董晓杨

    中国移动在未来3G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单纯地从自身企业行为出发进行考虑,还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利益,寻找自身利益与之的平衡点。

    2006年3月16日,中国移动发布了2005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与投资者和分析师预期相仿,“全年2430.41亿元人民币的业务收入,535.49亿元人民币的净利润”,中国移动给资本市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资本市场上,中国移动曾被称为“合法的印钞机”,它也用一连串优异的经营数据为这个称号做出了最好的注解。

    充裕的现金流也确保了中国移动能投入巨资加强GSM网络建设。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移动的CAPEX(资本支出)从35亿美元增长到86.1亿美元,增幅达146%。其网络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从2002年的1.4亿户网络容量增加到2005年的3亿户,增幅达114%,成为世界上最大的GSM网络运营商。

    中国移动的3G梦想

    中国移动需要3G。

    首先,建设3G网络是中国移动业务发展的需要。GSM目前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开始显现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中国GSM900MHz网络系统容量日趋紧张,有些地区GSM900MHz频谱资源已基本用完。且GSM体系结构不能提供分组数据服务,难以支持未来高速度数据应用。

    尽管从2000年到2005年,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保持年均54.8%的高增长势头,纯利润也保持年均39.4%的高速增长,但是在优秀的财务数据背后,中国移动的ARPU值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虽然中国移动通过大力推广新业务,使得2005年ARPU值相对保持稳定,但是并没有改变ARPU值下降的整体趋势。由于目前中国移动的增值服务仍以短信为主,不足以大幅度地提高ARPU值,仅能使得ARPU值基本保持稳定。所以要想切实提高ARPU值,中国移动需以高端数据应用为主,注重拓展带宽和开发更多的应用。而这一切正好是未来的3G网络所能提供的。

    其次,中国移动具备了建设3G网络的先决条件。资金方面,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实力,2005年度完成业务收入2430.4亿元,雄踞四大运营商之首;用户群方面,中国移动亦有雄厚基础,截至2005年底用户数超过2.47亿,能够在确保高端用户和现有用户不流失的前提下,顺利地过渡到未来3G网络上去;在新技术和新业务方面,中国移动也投入了较大的力度,积累了丰富的移动业务运营经验。

    最后,中国移动建设3G网络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中国移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GSM网络运营商,是中国电信业在全球电信业的代表。中国移动选择何种3G标准将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移动一直是WCDMA的忠实追随者,2005年,中国移动研发中心完成了对WCDMA业务测试的补充测试,并且随后将测试重点转向R4版本和HSDPA版本。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关于3G的前期测试和相关标准的制定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中国移动制定出自己相应的WCDMAR4版本技术规范,并下发至各设备厂家,要求厂家对规范内容进行应答。规范分为业务、核心网及无线三大块。

    在加快技术测试的同时,中国移动也已经完成了初步3G网络建设规划,明确在获得移动牌照后分三年将现有的2.5G网络升级为3G网络。其网络建设计划为:获得3G牌照前应逐步扩大规模建设现场试验网,在试验网的本地网内实现连续覆盖,为试商用奠定基础,一旦获得运营许可即可投入商用。中国移动3G规划分3个区域制定规范,这种等级区域规划充分借鉴了欧洲3G很重要的一个发展经验,即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推广3G。

    2006年2月15日,在3GSM大会上,中国移动总经理王建宙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从HSDPA开始3G”。这是中国移动领导人第一次正式宣布中国移动对于未来3G技术的选择,这也证实了一直以来业界对于未来中国移动将获得WCDMA牌照的猜测。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的3G建设并非简单的运营商行为,而是一个国家政府行为。所以在未来3G牌照发放过程,国家意志将起决定性作用。当2006年1月,信息产业部正式将TD-SCDMA确认为国家3G标准那一刻起,未来中国3G牌照如何发放也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首先,2006年2月15日,在3GSM大会上,王建宙表达了中国移动想要WCDMA牌照的愿望,但是2月21日的TD-SCDMA年会上,国资委和国务院智囊们纷纷提出“中国移动是建设TD-SCDMA的最佳选择”并表达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原先渐渐明朗的移动WCDMA之梦似乎一夜间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起来。接着从3月份开始,中国移动内部开始大规模学习TD-SCDMA知识,进行未来网络规划、演进方案设计、技术积累。外界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移动要放弃自己追求以久的WCDMA之梦,转而投向TD-SCDMA的怀抱。3月30日,王建宙更是在香港公开表示“中国电信业有责任支持国产TD-SCDMA标准的发展,中国移动已经于厦门进行有关标准的试验”这一表态恰恰印证了业界先前的怀疑。

    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中国移动发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这正是中国政府加强对于未来运营商3G建设干预的结果。那么究竟哪个选择才是对中国移动自身发展最为有利的呢?

    国家利益之惑

    一边是基于GSM发展而来的WCDMA:技术成熟,中国移动能以较小代价平滑过渡到未来3G网络;一边是涂抹上浓重中国色彩的TD-SCDMA技术:目前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国际上也没有成熟商用网络,但是得到国家政府大力支持。作为国资委领导下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移动需要在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由于GSM与WCDMA的“血缘”关系,所以现有GSM网络能平滑过渡到未来WCDMA网络;同时,由于采用WCDMA标准的国家和运营商数目众多、技术比较成熟,将来可漫游的国家较多。中国移动在未来WCDMA网络建设时,可以在利用GSM核心网的前提下,通过新建或者升级基站,从而节约投资。另一方面,虽然在移动用户市场,中国联通仅占34.4%,而中国移动市场占有率高达65.6%。但是1.3亿户中国联通移动用户一天的数据收入却是2.47亿户中国移动用户的约2倍。中国移动急需通过WCDMA来抗衡CDMA2000/EV-DO在数据业务领域的巨大优势。所以,中国移动采用WCDMA作为3G建网标准最符合其根本利益。

    但是,从国家角度考虑,中国移动是四大运营商经营情况最好的。无论是从业务收入还是纯利润角度考虑,中国移动都是承建TD-SCDMA的最佳选择。2005年,中国移动的业务收入比中国电信多了49.5%,纯利润更是中国电信的2.5倍。考虑到TD-SCDMA网络初期投资较大,因此只有中国移动才能承担这笔初始投资。另一方面,TD-SCDMA网络的建设一直被视为电信业的“神五”工程。由于在1G和2G时代,中国一直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能听从国外企业的摆布,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

    为了改变在国际上积弱的形象,中国电信业和政府主管部门都希望以3G为契机,大力发展TD-SCDMA。因此,TD-SCDMA建设成功与否已经被提高到关系到国家形象的高度。拥有丰富网络建设和管理经验以及丰富的业务品牌建设能力的中国移动,自然成为了首选承建运营商。国家希望借助中国移动的经验来加快TD-SCDMA现网运营的成熟和完善,这本无可厚非,但中国移动毕竟是一家上市公司,诸如3G之类的重大决策需要对于广大股民和资本市场有所交代,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这也是目前3G牌照发放扑朔迷离的最大原因之一。

    3G建设之惑

    分析王建宙在今年3月30日的讲话,其中包含了两层意思:1,中国移动支持TD-SCDMA发展;2,2008年,中国移动将能提供3G服务以及3G漫游。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移动很有可能在获得TD-SCDMA牌照的同时,再获得一张WCDMA牌照,以满足2008年奥运会期间各比赛城市的3G漫游服务。

    目前对于TD-SCDMA的建设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独立组网;二是WCDMA与TD-SCDMA混和组网。两种方式各有利弊。

    独立组网模式,不仅能够有效保证TD-SCDMA的商用规模,而且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因此与TD-SCDMA阵营最初的发展目标较为吻合。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TD-SCDMA固有的国际漫游能力有限与缺乏技术可演进性的缺点以外,这种方案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未来与WCDMA的发展关系。

    而混合组网模式,目前业界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混合组网方案:一种是TD-SCDMA叠加在WCDMA网络上的方案;一种是TD-SCDMA与WCDMA互相补充的方案。

    叠加方案的具体思路是:在农村/城镇郊区采用WCDMA进行组网,而在城镇地区同时利用WCDMA与TD-SCDMA进行组网,并利用TD-SCDMA系统承载非对称数据业务和扩容成本低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3G数据业务。该方案确保WCDMA的连续覆盖,体现WCDMA的发展利益,但也会在两种制式如何协调发展、终端研发和频率干扰等多方面面临挑战。

    补充模式的发展思路是:利用WCDMA系统实现对农村/郊区/非热点城区边缘地带的覆盖;TD-SCDMA作为城区中的唯一3G制式热点,以较高的频谱效率提供针对非对称、高速率的数据业务以及大话务的承载。这一方案更大地体现了TD-SCDMA的发展利益。

    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在地域上两个网络的关系相对清晰,但其挑战与实际操作的难度也不小:由于需要WCDMA的补充实现全覆盖服务,这种方案同样需要WCDMA/TD-SCDMA双模手机终端支持;两个网络的分散性重叠将给网络规划与维护带来较大的成本与挑战,而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防止WCDMA全覆盖建设而TD-SCDMA沦为补充的情况发生。

    综上,如果中国移动优先获得TD-SCDMA牌照,在网络建设初期,最有可能采取的方式将会是独立组网方式。这一方式不仅能最大保证中国移动投资收益,也能与国家大力支持发展TD-SCDMA的初衷吻合。随着WCDMA牌照的发放,中国移动将首先根据“分阶段,重点城市全覆盖,基站建设高密度低配置”的策略对于WCDMA网络进行分阶段建设,将优先在一些重点省份进行TD-SCDMA叠加方式的大规模混和组网。

    3G:中国移动的潘多拉宝盒

    由于3G建设是在国家强有力政府监管下进行的,因此,中国移动在未来3G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单纯地从自身企业行为出发进行考虑,还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利益,寻找自身利益与之的平衡点。

    一方面,未来可能获得两张牌照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TD-SCDMA牌照发放与WCDMA牌照的间隔多久?初期基于GSM网络的TD-SCDMA独立建网选择哪些区域?基于未来WCDMA的TD-SCDMA叠加建网与独立建网部分如何融合?TD-SCDMA/GSM与WCDMA/TD-SCDMA双模终端的研发进度如何,何时能够正式商用?如何体现两种制式差异化业务?如何进行业务互连互通?等等问题都是中国移动所无法回避的。只有妥善考虑并在实际建网过程中加以解决,才能确保未来3G的巨额投资得到应有的回报,通过优秀的经营业绩增强股市投资者信心,提升自身品牌和价值。

    另外,目前中国移动语音收入1928.54亿元,占其总收入的79%,所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出现2G与3G网络并存的局面。而广大最终用户仍是业务体验为主。对于最终用户而言,优惠的资费、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业务和高传输速率才是他们所关心的。中国移动应该学习SKT和沃达丰等国外运营商经验,淡化3G制式的区别,强调业务品牌建设,通过业务吸引客户,提高ARPU值。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建设3G的最终目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

    直到今天,3G这个潘多拉宝盒里面到底会释放出什么,我们都无法预知,只能根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分析,并及时更新自己对于中国移动未来发展的认知。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移动的最终3G之路必定是一个经过充分论证的方案,是能尽可能兼顾企业自身与国家利益的方案,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值得看好。

    (作者为诺盛电信咨询公司分析师)    

  【发表评论】 【大 中 小】  【推荐】 【打印】 【论坛】

相关文章 ·疆界在消失  (5.22 11:46)
·重新定义“竞争”  (5.22 11:46)
·分众、聚众:雷同生物的生存法则  (5.22 11:46)
·ABB:切开中国能源蛋糕  (5.22 11:46)
·中国的五个惊奇  (5.22 11:46)
·职业化与职业精神  (5.22 11:46)
·外企公关走下神坛  (5.22 11:46)
·中国3G产业百强调查说明  (5.22 10:59)
·移动互联网产业图景分析  (5.22 10:59)
·IBM向左惠普向右  (5.22 10:59)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