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企管理现状的思考

   2020-07-13 聪慧网sxxjymy40
核心提示:发表于: 2020年07月13日 22时57分44秒

    很多人习惯在接触新项目之前,根据先了解的概况整理资料制定一些计划和方案,甚至还做一些表格、报告的模版。此前我也如此,认为这样能够提前作好一些准备,便于项目展开时马上进入状态。可事实上并非如此,以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说,我也曾经在几家公司入职前都准备得很充分,临了却一样也没用上。

    就是刚进这家公司前,也是准备了几个方案,事到如今能用上的一样非常有限。我曾经觉得:这个公司和以前的公司怎么差这么一大截?一般管理中必用的工具到这里都不能用了。现在回头来看,自己是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要知道,最合身的衣服不是在商场里买来的,而是量身订做的。所以,不了解项目的详细情况,怎么能制定出有针对性和适用的方案?不了解公司的发展历史、文化传袭和管理环境,又如何敢把完全不同企业的东西照搬过来?

    当然,他们之间还是有些共性的,而且共性的东西还是有用的,关键是看怎么用,在什么样的“管理平台”上展开。

    以我目前所处的公司为例:该公司规模一般,主业散乱,缺乏清晰、可行的发展战略,但胜在负债低,资产质量不错。而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的个人发展环境和薪资水平,在行业中都处于中下水平,不具备竞争人才的优势,思维则像绝大多数民企一样滞后,难有改变。我于是重点从改善组织绩效着手,试图在不改变老板思维的框架下,优化各经营单位的赢利水平、生存能力和抗风险意识。

    我们能够着手的,就是搭建一个基本上能够让人才展示自身实力的“经营管理平台”,以此来实现经营单位的利润最大化,通过利润分配形式上的革新,来吸引更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

    具体而言,就是从传统“责、权、利”角度对现在公司的人才激励与约束政策,做一些简单的设计和诠释。这个框架以决策、报酬、授权、目标责任和计划预算为核心链条,自上而下环环相扣,实现人才价值向企业效益的转化。

    决策

    在重大投资、经营决策方面,基本上是老板说了算,身在民企,虽然不能指责这一点,但要坚持:决策过程中不应当忽略可能对决策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包括:赢利模式、人才供求状况、决策形式。

    所谓赢利模式,即我们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赚钱?以一个酒店的投资过程为例:某酒店在十年前以很低的价格购入,自然要改善、提高其赢利水平,通过一定的周期收回投资。然而,受行业竞争激烈的影响,酒店经营者费尽心机改善其经营状况,却仍是一直处于微利状态。但与此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酒店资产的市场价格已是购入时的十几倍。

    对投资人而言,通过购入、升值、高位卖出获得差价,才是酒店资产的“赢利模式”。相比仅关注其经营状况,因而做出不必要的资本投入(大规模装修翻新、增加设备等),从赢利模式的角度来说,后者无疑是失败的决策。所以,同样是开店,有的投资人希望通过扎实的经营获利,而有的投资人则仅仅将其作为一个融资工具。这两种不同的赢利模式下,经营方法和策略都将会有很大的不同。

    人才供求状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sxxjym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用户协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浙ICP备16039256号-5  |  浙公网安备 330603020008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