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南安群峰机械公司的数控车间,车床工林友达不时拿起游标尺,对加工的零件进行仔细比对衡量。随着机床转轴的转动,一个个零件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在他的手中被精细地雕琢着,而他手中转轴转动的速度、力度、精度准确,经验内化于心,操作从容自如。2017年“五一”劳动节,林友达被泉州市总工会授予“泉州工匠”荣誉称号。
零件尺寸精确到0.01毫米
1983年出生的林友达,16岁到群峰机械厂当学徒工。经过勤学苦练、认真钻研,他获得了车工二级技师职称,成长为一名机加工行家里手。“干机械工,每天沾满一身油污,衣服也经常被弄出一个个破洞,但我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从一开始,我就坚定干一行要爱一行。”林友达说。
练好磨刀技术是机械加工的入门功夫。做学徒工时,林友达刚上手操作车床,刀具一碰到零件,刀就被碰坏了,要么是切屑阻力大,要么是铁屑排出来的方向不对,要么是表面光洁度很粗糙。看似简单的操作,自己跟师父做起来却大相径庭,林友达下定决心要练好磨刀。他站在旁边仔细观察、学习师父的每一个动作,一遇到不懂的就向师父请教。白天,他跟着师父学习技术要领,晚上回家捧着书本学习理论知识。
当时厂里没有多余的机床,要在机床上进行实操练手,需要等师父们下班后才有机会练习。由于勤奋好学,加上师父们的耐心教导,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林友达基本掌握了磨刀技巧与基本常识。现在,他只要拿起刀具,还未下手,刀的形状、厚度、角度,都已成竹在胸。经他手加工的零件尺寸精确到0.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这样严苛的精准度,要求常年累月的“修炼”,心到、眼到、手到,才能精准到位。
“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00年至2001年当学徒工期间,林友达还参加了公司与泉州高级技工学校开办的两年制学习班。通过学习,林友达完成了机械制图、钳工工艺学等机械专业课程,并取得毕业证书。学有所成后,他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开动脑筋制作出专用的工装夹具对复杂零件进行精加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品质量。
公司规模不断发展,一线技工非常欠缺,特别是铣工,厂里常因招不到人员而延误生产进程。此时,不满足于只有“一技之长”的林友达,便利用空闲时间向铣工师父们请教技术经验,晚上下班后查阅相关理论书籍。在学习铣工技术时,他把车工的磨刀知识应用到铣工的磨刀中来,原理一样,经过学习实操,林友达逐渐掌握了铣床操作技能。当手头的生产任务完成后,他又及时地协助生产管理员,完成铣床工作任务,使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随着技术不断革新,数控智能化应用到了企业生产中。这时,已学会了两门技术的林友达,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懂数控技术,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于是,他又买来书籍学习数控知识,很快掌握了几种数控操作系统,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虽然在业界是公认的“拔尖”人才,林友达工作之余还一直在研究技术。精通一门技术,掌握第二门技术,学习第三门技术。林友达说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水平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工匠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去追求。
精益求精的工作信条
精益求精是林友达的工作信条。由于对机械加工的热爱,林友达最大的乐趣就是琢磨、思考如何改进生产工艺、开展技术革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截至目前,他设计研制出的多套工装夹具已经成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在砖机制造过程中,振动偏心块的加工一直都是核心技术。采用火焰数控下料,割枪总成使用频率高,磨损老化快,每次更换割枪总成的成本需上万元,而且要停产一周,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林友达与设备科沟通、探讨,通过采用一些常规材料,自行设计加工了一套配件,与原总成精度相当、效果一致,可完全互换使用,并且这套配件成本不到100元,设备只需停产一天就可以完成更换,把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为企业发展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提升了生产效率。
从业18年来,作为一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老师父”,林友达至今已经带了20多名徒弟。由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一些年轻员工慕名而来。林友达说,徒弟要比师父更厉害,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技术和工匠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