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商山,正是生机勃发、万木葱茏的季节。
在商南工业园区树木葱茏中,我们见到了陕西泰科泵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裕炉。他今年52岁,豪爽、干练,言谈举止中依然透着浓郁的军人气质。
“创业,必须做好规划!”“只要迈开腿就自然会有出路,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他的话语抑扬顿挫,“创业必须要有远大的目标,独到的眼光,长远的规划,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社会经验,锲而不舍的精神,紧抓创业时机、团队组建、营销手法、融资节奏,这样,创业之路才能走远走好。”
汪裕炉思维敏捷,说话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而又风趣幽默,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令人备受感染。
敢于做梦
1965年,汪裕炉出生于商南县城关镇二道河村。自幼家境贫困,父母节衣缩食,供他读完了初中。当时,看到贫困的家境,看到节衣缩食的父母,他放弃了上高中和读大学的梦想。16岁那年,他回家当了农民。本以为“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他今生无法改变的命运,可两年后,他的命运却有了新的转机。
那是一个崇尚“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年代。1983年,18岁的他满怀憧憬去应征,没想到竟然一帆风顺地通过了体检和政审关。不久,他等来了一张盼望已久的“入伍通知书”。没多久,乡亲们欢送他到东岗公社,公社武装部敲锣打鼓将他送到县武装部。他穿上了绿色军装,成了光荣的军人。
坐了几天几夜的车后,汪裕炉来到云南边防部队。他所在的连队就驻在当地一个无名的山上,可以说就在边境线上,几乎能听得到越南兵的说话声。当时,边境还不太平,他到连队时,每天除了站岗、边境巡逻,就是队列、技能、体能训练和理论学习,课余时间整理内务,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当时,他也想抓住这个机会刻苦训练,做个最好的兵。可边境不太平,让他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学习知识本领。1984年4月2日,他所在的地区,终于打响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山战役,在火线上他入了党,并多次受到部队的表彰奖励。4年后的1988年3月,他光荣退役还乡。
凭着在部队几年的磨炼,汪裕炉回村不久就当选为二道河村支部书记。当时,村上的工作主要是“修地、催款、刮宫引产”。因为村上没有集体经济,更没有集体收入,每个月工资才42元,经常因为“三提留五统筹”征收任务没有完成,一点儿工资还拿不到手,吃喝几顿饭就没了。他想,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必须靠双手改变现状!
勇于逐梦
1992年,有5年兵龄的他,从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敏锐的嗅到商机来了。经过一番思考,他把眼光盯紧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南方前沿。说干就干,打定主意后,他身背行囊来到温州。
“我要挣大钱,要搞个项目。”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当时他和很多想创业的人都是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晚上,他能想出非常多的创业好点子来,但是白天又觉得有的不切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人生之所以迷茫,归根结底主要是没有远大的志向和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没有目标,只会停留在原地。没有远大的志向,只会变得慵懒,只能听天由命,叹息茫然。
“我想办企业!”“我想当老板!”1992年底,汪裕炉给自己人生规划了一个宏大目标——办企业当老板,开启崭新生活就从现在开始。
然而,创业的起步是艰难的,打工之路更是充满了艰辛。在温州,汪裕炉在一家机械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月工资1600元,这在当时已算是很高了。有一阵子,他也在心底高兴过,但很快,他觉得这与他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汪裕炉是一个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他时时刻刻都在寻找发展的机会。当了7个月的普工后,他心里有了这样的想法:想办企业,就要从最基层做起,但是做普工时间不能太长,要做就要做技术性人才;要尽快完成从普工到技术性人才的过渡,进入人才库。可进入人才库谈何容易,有三个硬性条件缺一不可:工程师职称、大学文凭、驾照。这些,他一个也没有,条件不符合。为了心中的所想,他下定决心,坚决攻克。为了实现目标,他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大专培训班,学习机械知识,专攻阀门产业,同时抽空学习驾驶,获取驾照。
他边学习,边研究;边学习,边实践。工作的时候,他只知道操作程序,但为什么这样操作却不甚明了,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为此,在学习的时候,他注重加强对阀门产品的全方位了解,如阀门的大致类型、原理、化学成分、物质性能、阀门材质,要懂动力学、物理学、化学。一切为了心中的梦想,加之又有针对性,这些使他并没感到学起来有多吃力,基本上是一学就会。有时候,他买几本和阀门密切相关的书,用应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并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让他学会了还牢记了。一年半后,他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通往人才库的文凭、职称等。
从此,他从普工到了技术员、车间主任、工程师、总工。特别是进入副总后,他更多地关注阀门市场,这让他的眼界宽了,社交面、知识面随之越来越宽广深入。
2000年时,在温州沿海地带,劳务服务中心人员的工资年薪是2万元左右保底,高不过5万元。人才招聘中心人员工资10万元保底,上不封顶。这一年,他成了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两年后,他不再是拿几万年薪的管理人员工资,已成为有股份收入、年薪达到30万元、步入老板高薪行列的人。
回顾这段历程,汪裕炉真情地说:“有大理想目标的人,生活永远是积极的,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创业之初,要敢于做梦,那是人生的灯塔,时时指明人生方向。”
放大梦想
大目标需要大胆识,创业者身上总是有着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汪裕炉风趣地说:“假如有人说,他要创办一家企业,让人们像搭乘公交车一样去太空旅游,你一定不要嗤之以鼻,因为这看似疯狂的创业梦想,真的有可能实现!”
10年的经验累积加上自己的梦想,雄鹰之心被再次点燃,他开始规划人生第二步计划——进军行业。
2000年前,温州是“小商品、大市场、家家工作坊”模式,厂小,自己就可以完成,外地人没有发展机会。2000年后,逐步成为“小商品、大市场、大作坊,实行股份制”,走集团化道路。小商品、大市场、大作坊、大规模,需要人才,需要资金,温州市人拿钱入股和拿人才(技术)入股。他属于技术入股的受益者。
温州人比较现实,谋事认才不认人,认人的技术,重视人的价值。为了把人才留住,当地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当时,他有条件享受一套价值600万元房子的机会。但是,他的目标是当老板,不想成为给别人打工的人。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发展,他拒绝了令人难以抵制的诱惑,没有要房,也没有在温州暂住。
“10年打工使命圆满完成,为自己当老板创造了条件,我要办企业。”汪裕炉果断给自己下达了命令。因为,他心里还有当村支书留下的另一种遗憾,他要弥补这一遗憾。
2008年,经多次考察,汪裕炉在温州永嘉县瓯北镇和杨蒲路7号租赁了1000平方米土地,投入2000万元资金注册了温州三秦阀门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双向压蝶阀、通风蝶阀、伸缩蝶阀、不锈钢蝶阀、高温高压蝶阀等产品。
创业的风险是巨大的,过程是艰辛的,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创业者自己才能体会到。
资金不够,他找当地人入股。发展中,他先后和两个入股人“三换三建三起”,一边建,一边发展,拓展市场,企业有了更大空间。虽然那时厂子仍然是小作坊,但是员工已有100多人,年营业额每年达5000多万元。
致富不忘故乡人。想着创业的艰辛和在家当村干部时看到家乡百姓生活的困顿,他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带领家乡人致富。
汪裕炉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战友、原来的村干部,联系到50多个商南人到厂上打工。人到了后,他除了在吃饭住处帮忙安排外,对有临时困难的也及时帮忙。而对那些有一定基础又没有技术的,他从研制、加工、制作、销售上,尽最大努力亲自带、亲自培训,传授给他们最实用的技术,很快,那些从商南来的老乡们后来都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
看到乡亲们手头有了储蓄,人也活得一个个有了自信和自尊,汪裕炉觉得现在是他实现带领更多乡亲致富的时候了。为此,他决定返乡创业,带动更多人致富。
用心筑梦
“人生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转折点,但可以改变一生的机会却寥寥无几。”汪裕炉善于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会。
打工时因为忙,17年没有回过家。2013年,他回家过春节。可是,不幸的事接连发生,腊月二十九,他的岳母去世;春节下大雪,他出门时遭遇了车祸,老婆在事故中受伤,他只好用计划外的时间待在家里照顾受伤的妻子。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连串的不舒心事,却加快了他回乡创业的步伐。
毕竟在外闯荡多年,他对家乡的各种情况是陌生的。这段时间,他抽出大量时间了解商南各项创业政策。看到家乡对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大;看到了交通、电力、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到位;看到了已经形成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物流成本、低税费成本的“五低”投资环境后,他对现在返乡创业的信心十足。
经过深入调查、调研、协商,2013年,他将西安一老板在商南县工业园区未建成的50亩厂房,以2300万元购买,注册了陕西泰科泵阀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6月正式开业。
随后,汪裕炉又投资1.5亿元,建设了面积15676平方米的厂房和办公用房,建成年产20万套工业阀门精加工生产线和年产60万件汽车制动盘精加工生产线,安装机床等主要机械设备112台,公司员工达到120人。为保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他十分重视阀门高精度研制开发,积极与陕西省质量研究院合作,并达成合作意向。现在,该企业生产的阀门产品填补了我市装备制造企业的空白,也成为我市转型升级最具活力的成长性企业之一。
汪裕炉凭借有一支从事20多年阀门制造经验的骨干团队,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公司所生产的高温高压工业阀门很火,使公司在本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公司生产的蝶阀、闸阀、球阀、截止阀、止回阀等特殊阀门有10多种100多个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厂、天然气、水利等行业,已销住陕西、内蒙、上海、河北、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等20多个省、区、市。
公司第二类产品是汽车制动盘等零配件。企业采用国内先进、节能、高效的数控机床加,工艺技术成熟,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能耗少,用人少,无污染,已与“一汽”“二汽”汽车配件厂家初步建立了配套协作关系。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6717万元,利润3133万元,税金2771万元。
“回来后觉得满意,路走的对!”汪裕炉非常自信地说,“在市场上几十年,积累了客户,也积累了经验,心里不慌;虽然在资金上、人脉上有困难,但是政府把企业当作宝,给予资金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环境,简化手续办理。”汪裕炉经常对员工讲:“人的一辈子,生命是有限的,能量是无限的。咱不说大话,不说咱是党员,能动弹时,起码要发挥光和热,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家乡人在家门口就圆了致富梦!”
城关街办张家岗村东头组何召军,家里特别困难,老婆有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借了许多债,家里三间土房子,是汪裕炉包扶的对象。“汪总伸出援手,在他厂子里干活,还亲自教我学技术。”何召军说,“从开始每年两万元工资,有技术后,我现在工资每年三四万元,心里舒坦多啦!”
发展中,公司采取“园区+企业+基地+贫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采用灵活的就业方式,为贫困户提供阀门专业技术培训,吸纳10名贫困户劳力在他的企业务工。他对凡愿意来公司的员工,工资在基础上上调10到20元。
汪裕炉说,“企业参与产业精准脱贫,这是企业承担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社会责任,可能有的企业认为他们不应当承担这种责任。但我认为,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增长财富的机会,我们就应当有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义务。从长远看,我们承担好了这个义务,社会安定了会给我们提供更大的财富增长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财富和国家的财富是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
在汪裕炉看来,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不应当认为是负担,而应当认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机遇。利用好贫困家庭的劳动力,不是一个企业的累赘,而是扩大企业再发展的一种有效资源。只有多给群众种子少给米,多教群众技术少给油,实现从过去的输血救人到造血扶人的转变,才能让群众在产业上实现脱贫,也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今后无论再办几个厂子,已不是当初自己为了当老板的初衷,最根本的是,能让更多的乡亲就业,让他们能有个就业的岗位,算是自己为脱贫攻坚作的贡献。”汪裕炉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企业迈入发展快车道之时,汪裕炉未来更宏伟的发展蓝图也已绘就:在三角池林场征用32亩地,新建两个子厂,一个生产民用阀门和汽车配件,一个生产工业阀门。到“十三五”末,力争将企业打造成“西北五省阀门研制和行业质量检测基地”“陕南装备制造业加工销售基地”“汽车零配件加工销售基地”。
创业者成功的故事是用汗水凝成的。说起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时,汪裕炉道出了秘诀:“不管当兵、在家、打工、办企业,都要有目标、有信仰。有目标,才能勇往直前;有信仰,才会诚信、正义、仁爱。我最崇拜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他老人家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我创业道路上的三大‘法宝’,指导着我人生的方方面面!”
责任编辑:null